2007/11/29

73.暧昧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暧昧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你知道法语的[喜欢],aimer,就读作暧昧。      

欢迎加入[暧昧学]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18099/

2007/11/27

72.豆瓣数据库之午夜凶铃版

一个重要的问题
2007-11-27 20:42:27   来自: 宝塔糖
  豆瓣这么多人说话,越来越多的字,他们都保存在哪里呢,越来越多会不会放不下...会删除吗

2007-11-27 23:24:20 johnvivi...夏日呓 (长沙)
  豆瓣运用了最新的基因技术定期将数据库的资料以基因密码的形式转录到豆子里做成豆瓣酱。吃豆瓣牌豆瓣酱的人就会在体内转录并且并入豆瓣基因,这样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豆瓣数据库的携带者,并一代接一代地遗传下去。豆瓣的数据将伴随人类一直走到历史的尽头。

2007/11/25

71.老美,咱一起打鬼子

  A
  首先,影片的情节:美国人护送带着日军密码(鬼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的日本情报人员,而潜艇被击破流落到渔村。在老万和铁匠的帮助下,女间谍成功逃离,日本人被赶走,美国人也迎来了自己的潜艇。
  
  B
  让我惊异的是这部在1994年出产的中国电影中美国演员能够搭配得如此之好。他们与中国演员完全不同的表演风格让我在看的时候不断称奇。而这是当年的我所从来没有注意到的。而且编剧看来比较懂美国文化。影片里不仅有美国黑人拳击鬼子(赢了以后另一美国兵高举其手,全场欢呼),还有铁匠在土屋里跟汉奸的拳击擂台赛(中场还有莲妹子灌水)。在逃离的路上美国黑人抓着头盔将鬼子作篮球打,鬼子丢手榴弹来时用枪柄作棒球击回,最为搞笑的是鬼子们纷纷转投手榴弹,整个场面如争二三四垒。最终到达太君处,棒球爆炸,太君肚皮上烟灰赫然写着"4:3"。
  最后美国兵带着铁匠驾摩托车冲进日军阵地,老美不知从哪抓来一顶[类]牛仔帽,系上红巾,开始用绳圈套鬼子。铁匠冲着要救莲妹子,最后不慎摔倒,双枪牛仔也大喊“莲妹子”啪啪两枪干掉已经走到楼上的鬼子。结果是老万从旁边钻出来抱得美人归。
  这时牛仔同学说了一句:
  "God damn it."
  以至于最后大家一起欢呼时牛仔还要趁机把[莲妹子]在怀里搂一搂。
  而15名美军在最后一起高呼"That's our sub!"的情状实在令人感动。
  说到底,又是关于偶然的相连系,战争时期的短暂关系。情缘过去后,无论多久仍让人怀念。
  
  C
  看片前印象比较深的是老万和老美在庙里摆造型作雕塑状的情景,重看时仍觉经典。
  至于铁匠和女间谍在日军基地旁说的一番话,也挺让人无奈。
  -这次行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我掌握的日军密码送到基地。
  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牺牲。
  这就是。
  战争。
  -就你值钱,别人就不值钱?
  你们日本人杀了那么多中国人,你就像没看见似的。我说你还是不是人啊你?
  -我不是人。
  我是血肉做的兵器。
  为了这些密码,死了多少人,你知道吗!
  
  D
  不久前问起同学,这部我看过无数遍,认为是大陆最经典的搞笑片的电影(我竭力说服我妈这部片子比虎口脱险经典),他们根本没有听过。后来上豆瓣查,这部片子又名老少爷们打鬼子。而2005年那部他们都看过的片子举起手来,又名老少爷们打鬼子II。
  上网搜了搜他们说极其经典的弹棉花歌片断,却觉得索然无味。录音室配音让一部搞笑片怎么看总不是滋味。而整个片子节奏缓慢而严肃,根本无法与紧凑而笑声不断的绝境逢生相比。而黄宏终究更适合演小品,那冷笑话怎么听都不应该在这种片子里。我突然开始怀念起潘长江的东北话。到了第二部里,人人都是播音员,感觉总有点怪怪的。再去掉文化熟悉度的因素,绝境逢生的无厘头程度不亚于一部港产搞笑片。 后来得知三毛从军记也是这位导演张建亚拍的,对他的风格感到赞叹。
  总之,我只是发表[这部片子比他的续集经典]的看法。而关于什么政治主题和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丑化日本人的问题,在一部搞笑片里,就一边去吧。

2007/11/22

70.戳

当我把白色不透明的吸管戳入袋装的酸奶。
戳。
不同于盒装酸奶,袋装的没有专门的插吸管处。

69.你爱我像谁



刚做了个名人面相测试。结果如下:最像的是一个叫作香取慎吾的日本人,然后有尼日利亚歌手Sade Adu莎黛,英国电音女Sophie Ellis-Bextor,周星驰,西班牙诗人Federico Garcia洛尔迦,滨崎步……囧,Aya Matsuura松浦亚弥(囧again……),美国女影星Rose McGowan(演过《黑色大丽花》?没看过),创投家Joi Ito,还有……还有……Ziyi Zhang...

2007/11/19

68.说。

这些天疯了一样地说。

虽然说一直都有说的欲望,自从开博2个多月也已经写了30多篇东西。写了Narcissu和Planetarian的评论、万恶的柯南第十一部剧场版的评论、学校DV短剧的评论来着,却没有像最近一样疯狂地说。

一个星期之内除了写了1,486字的游戏回忆与1,656和1,650字的改版的两篇旧小说,还参与了一夜的豆瓣改版前沿辩论以及后续几天的无数个帖子。周五晚上重复着刷屏+回帖/写贴,即使中途觉得恶心了还是本能地支持了下去。其后又写了1,611字的豆瓣事件记录与2,409字的五月天评论。

疯了,真的疯了。

67.The Mayday V.S. John Lennon

“总有一天,要人们叫我披头。”

——五月天

我就是为了五月天的这句话来写这篇文章。也许有些悲观,却想追逐一丝理性与清醒的认识。如果你是列侬的fans或者某个骨灰级摇滚人物或者只是全心全意为mayday说好话的迷弟迷妹,那么这篇文章绝对是浪费时间。如果你只是和我一样的泛90人类,游走在摇滚与流行的锋芒间,并且曾经与一个叫做五月天的乐队有过一些故事,或者你只是一个想要了解新一代青少年在想些什么的教育工作者,都欢迎你来看这篇东西。
当中国还处在敬仰伟大的Chairman Mao的末端之时,这之外的整个世界都在崇拜着一个名字——John Lennon。全世界都为Love Me Do疯狂,为永远的披头士疯狂。然而,当John Lennon离开了Beatles,他还是从前的他么?在美国——这个充满了梦想与自由的渴望的国家,这一种力量就像一条欢腾而宛转的小河突然来到了瀑布前沿。这就是摇滚乐的力量,即使没有撕心裂肺的号叫,即使没有汹涌的电吉他,也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摇滚与民谣是不分家的。之后,是表面与内里的双重激荡。在战争、阴霾、政治当无数人在唱着[All we are saying...is give peace a chance],当无数人纪念着他的Music & Genius,然后你在这部电影里看到戴着跟Lennon生前一样的眼镜的Yoko,诉说到Lennon的死时表情都会完全变化,你看到这个那个人用自己的回忆与语言构建一个Lennon,他的形象就在这样的音乐、文字、影响中化成历史中无尽的copies。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Lennon,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Che Guevara,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
也许偶像是肤浅的,正如许多人说的那样。抑或某个偶像就比另一个肤浅。不对。偶像承载的是感情,回忆,或者说,是[另一个自己]。而感情,是不分肤浅与否的。偶像接受的是歌迷的爱,的付出;而歌迷自己收获的是永远无法完全与他人分享的满足。转过头一看,偶像除了满足了歌迷的自我YY,而要每天做出公众人物的样子,反而不如疯狂的groupies轻松与惬意。

而对于我,一个歌迷,Mayday承载着我的回忆,我的感情,或者说,是[另一个我]。对于我,五月天也许是真正带我进入流行音乐的时光机,即使在现在,或者多少年之后,都能从14岁的一盘卡带中,从破损不堪的歌词页中找到多年前的入口。对于更多的,也许从台语歌开始的前辈们,五月天当然是那一段残酷而疯狂的青春。

青春。这明显是东亚文化的传承的精神残留到现在的美好的字眼。那些被西方文化浸淫的人们不能懂,那些没有疯狂过的孩子们不能懂。五个人,阿信是灵魂人物,表面恶搞而内里最为悲伤,怪兽不那么感性,但却有一位团长该有的魄力与风度,石头的温柔,玛莎的文艺,谚明的外柔内刚,这五个个性如此鲜明的孩子。从最早的学生头到现在,他们带给了无数人梦想。然而,他们的梦想呢?

他们曾说,要做亚洲的披头士。而这点梦想,终究不可能实现。我会说,这是一场时代的悲剧,终究我还是相信了所谓的社会背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我对John Lennon不甚了解,只好在看片途中,想起那五个人,然后任自己的臆断写下一些猜测。

John是小学就在笔记本上写满诗歌的天才音乐人,而Yoko是先锋艺术家,他们都具有超越常人的高贵气质与见解。而John是全世界都在仰望的偶像,他唱Imagine,唱Love,那时的Lennon成了完全属于他自己与Yoko的[最原始的人],忠于自己的信仰与理想,为了心中的乌托邦,为爱与和平而做着自己。即使是在娱乐节目上,在摄像机贪婪的眼睛前,他与Yoko仍然高喊着Give peace a chance,两个人在床上仍然宣告Make love, not war。而美国,这个在越战的阴霾下仍然压抑的,新生的民主自由与政府控制之下的国家,却仍然是世界上离理想最近的地方。所以他爱美国,并且在这里用一份自我的意志,坚持着令政府都心生恐惧的力量。游离在严密的政治监视下与孤独的唯一温暖中,爱与幽默,是他最后的温暖防线。

而他的拥趸们,生活在阴暗的时代背景中,空气中甚至弥漫着半丝绝望的气息。他们的崇拜却寄托在最后一丝的希望中,他们知道越战是不对的,知道政府的调查无论如何都是令人反感的,知道还有John Lennon可以依靠,为他奉献自己的理想。

反观我们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什么?20岁正负的岁数,青春的迷惘,空虚,来自上一辈的压力,我们从出生就在做着我们并不明白意义的事。你要去哪里?没有人知道。我们压抑着,更加倾向于抒发抒发自己的小情,爱情的模样,爱情万岁,八月爱人……爱情,是五月天的[摇滚]区别于其他所有摇滚之处。阿信的爱情不是爱情,可能是更加感性的、更加哲学化的探诉。我们是挖掘自己的一代,远离社会的宅一代。不停地找寻自己内心的逻辑,即便是我们的信仰,也是尊重自己的喜好的。渴望爱的去听两只蝴蝶,想要中国风的去找周杰伦,要孤芳自赏的或清新自然的来点陈绮贞什么的。像古代大多数的文人心中贯彻的精神一样,内心探寻仍然在不断地影响着汉文化与社会。

五月天的成长也是在公司、包装、甚至听众中被shape掉的一场痛苦的蜕变。从高中的吉他社,到大学组团,再到红遍学生社群,最终成为流行歌曲榜上的一个名字。有人喜欢这样的[成熟],有人为此哀叹,可这也不过是最自然的发展罢了。社会上更为畸形的娱乐化恰好在五月天萌芽的时代覆盖着这一片地区。五月天在台湾的地位曾经如同大陆的崔健或窦唯。一代人都曾经为摇滚痴迷过。然而为何在东方,摇滚始终不能成为主流,却是一个我想不通的问题。我不相信仅仅是因为文化的积淀问题。西方也同样有着经典,中国也有着完美的反抗历史。然而五月天却永远不会是约翰蓝侬。他们上娱乐节目搞怪,与其他的流行艺人每天嘻嘻哈哈。这些都不是能够像一个圈外人一样能够看得清楚的。而他们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时代注定的轨迹。文化的供求关系仍然被大环境把控着。就算五月天想要重演披头士,想要呼唤爱与和平,可是我们需要这些吗?我们都知道孤独与抗争中结下的联系才是最坚定的,但在这个一切看似和谐和平,看似每个人都在谈情说爱的时代,在这个每个人都被紧密联系的平坦世界,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孤独的,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像一位孤独的勇士一样挑战这个世界。我们需要的,仍然只是为爱而生的壮阔美好,天使的幻想无暇,米老鼠的孤单自省,我们需要的只是最重要的小事与忘词式的自我感动。在这个时代,什么都变小了,除了自己的梦想,没有人是真正的偶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偶像。

可是相同的是梦。一样的梦想,曾经同样地影响了一代人。即使偶像将不复存在,我希望梦仍在。

2007/11/18

66.Deja Vu/豆瓣大事记

A
豆瓣超越1000,000人了。
在某一天的下午,无数人等待着,用自己的马甲占到第一百万个豆子的位置。
当我填好注册信息,一遍一遍按着F5,看着豆瓣用户从999,897一直一点一点地增长到999,987,然后我再次刷新。
于是数字变成了1000,017。
30的跨度——我的[在999,990+人的时候]抢夺豆瓣#1m的计划就此流产。

B
不出几天,豆瓣上掀起了史上最怵目惊心的一场政治风波。
在这起事件中,我终于体会到了亲历历史的真实感。本想等周日面试之后写一篇对于豆瓣到底应该如何的思考,却在故事发生的48小时之中亲眼见到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变迁。也已经有人很好地代表了我对前者的观点,鉴于此,写点别的。
故事的起源是一次比微粒还小的爆炸。首先在某一次刷屏之后,豆瓣链接下划线消失(不喜欢这一点),豆瓣导航条变为极简洁的完全文字版,字号极小(个人觉得这个小字+全文字版才是最喜欢的),在发帖3次表达我的喜悦之情遭遇[导航已取消]之后。豆瓣终于在我第4次刷新之时变为了我曾经有幸见识过的[alpha内测版]界面。
个人很喜欢这个界面,也许是喜新厌旧的关系,也许就是因为所谓的[口味恶俗],没有[美学修养]。但本人就是喜欢,所以丝毫未曾想到会有如此之大的抗拒情绪。
对于反对派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我仿佛回到了1989年的VI月IV号,而后来的一切仿佛真的重演着这一种中国人宿命的百年孤独。
正如School Days的血腥结局其实是以纯爱情节开篇,此次动乱的开端只是我单纯地想在言语上鄙视反对派的无知与可笑。整起事件最为令我惊奇的是“豆瓣改回去”的群体言论与广播中不断冒出的“我不喜欢新版豆瓣”。有人以死相逼(其实是离开豆瓣),有人直接开骂阿北。来到站务论坛,看着一篇一篇反对改版的签名帖,我写下了支持派第一篇理智支持豆瓣改版的帖子。
怀着自负与对反对派的敌视我写下了这篇帖子,可算是我在豆瓣为数不多的长帖。然后在这里与各反对派的声浪中大放厥词。的确遭到了攻击,但却体验到了一种可以被称为变态的快感。越是被否定,越是畅快,越是想继续挑出别人的刺。与慢性火车同学(可惜,这人并未反馈我加他为友邻的举动)成为战斗在前线的两位(不过他更倾向于性感化与立场化,而我则一直在从[自认为的]逻辑角度上向对方质疑,讨论的是如何最佳地继续改变以中和反对意见,我们在二级菜单应该成为悬停这一点上首先达成共识)成为冲锋陷阵的两人。
在无比欢畅的两个小时不间断读帖、打字与刷新中,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就像在ml的途中想起从前的初恋。我折服于和菜头老兄的理智与高人风度,并未参与到此次口水仗中,殊不知后来是和老的两番言论将反对派的大部分目光焦点全部转到了自己身上(伟大啊~!) 。可惜我也是后来才想起世间没有完美的言论,何况面对的是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和老怎能不被挑出刺来。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就像所有的历史,豆瓣改版事件最终在豆瓣fans、站务论坛、以及前者人数绝对压倒后者的不喜欢/喜欢新版豆瓣小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慢慢平息下来。没有了一时冲动的言论,也没有了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同时奋战的快感。(想起一篇小说,讲的是网络江湖管理员与武林侠士同入侵系统的黑客倭寇角色浴血奋战的故事)整个过程让我想起89的那次事件。完全的相似。自由、民主、造反、[一小撮人(和菜头对反对派的态度)]、[旗帜鲜明]、[动乱]这些名词,都可以用来描述此次事件,还有那么巨大的想要通过集结起来的声音改变事实的力量,也是64思考方式的一次重现。

C
其实有人在最初就提醒过不要将整个网络社区的一次改版演变成泛政治化事件。然而我的最初目的却正在于此。参与盛大的风浪中,其快感不亚于赶一次rock-live的场子。然后可以练练我的思辩能力(这个说法纯粹是在申请中浸淫而演变成下意识的……),何乐而不为呢,哈哈。中国人果然是享受生活的,参加政治斗争就像赶集,凑个热闹,然后看破风平浪静时,自会回归原来的生活。
然后在这次战争中有幸结识了戆普同学,不打不相识。
最后,文艺一点,慢慢看着这种帖子销声匿迹,就连和菜头的最大反对派vivo在发表自己第二波言论后却只得到了我的几句反驳和几个人零星的发言,就仿佛一个老兵回忆起自己流过血的战场。那感觉,不知道vivo会不会感受到。

2007/11/15

65.妈妈病了

妈妈病了 在床上躺了一天
中午回家我还高兴地打招呼来着 外婆告诉我 妈妈病了
好像是昨天下午和刘爷爷到湘江边上去散步时穿少了 晚上又出去一次
今天就变成了这样
原本是为了发烧的外婆而来的妈妈 现在却自己发着烧 躺在床上
外婆生病时 说不想吃饭 妈妈说 不想吃也得吃点 不然更没精神
现在妈妈病了 一天没吃东西 她说不想吃 怎么劝都劝不来
果然还是妈妈最有权力
现在是凌晨1点50 外婆醒来 又到我的房间来 要我多穿点 问我妈喝不喝水 问我要不要加盖被子
我拒绝了一阵 她临走又在门口望了望躺在床上的我妈
我也看着她
妈妈在生病的时候 北方的腔调尤为明显
说话也非常有意思
但是妈妈生病了
外婆回房间睡觉
我的妈妈仍然在床上辗转反侧 说着“我盖这个被子都热了”

2007/11/14

64.三毛

也是上半年写的。
------------
  A
  三毛觉着自己的名字不好听。
  六七十年前,有个穷鬼也叫三毛来着。他听说过。他不认识什么张乐平。名字是父母取的。下周四他就满十八岁了。他觉得自己可以给自己取个名字了,正如一出娘胎,自己就是自己了的一样。他寻思着该给自己取个什么名字。要好听点的。最好能跟哪个名人一样。括弧,三毛不行。也许他该找个算命的问问。
  于是,他去找坐在肉铺旁边地上的张半仙,问他:
  “喂,这天底下什么名字最有名?”
  
  B
  小明家里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
  别猜了,老三叫小明。
  张半仙说:“最有名的名字,叫小明!”
  三毛说:“还有吗?”
  张半仙说:“第二有名的名字,叫韩梅梅!”
  三毛说:“那是个女的。”
  张半仙说:“第三有名的,叫做Li Lei。”
  三毛说:“那是英文,我不要。我就叫小明吧。”
  三毛觉得自己挺爱国,于是回家他对爸妈说:“从十八岁起,我就不是李三毛啦。我叫李小明。”
  没有人发表评论。李老毛戴着500度镜片在看股市涨停板;李老毛的老婆,大毛、二毛、小明的母亲窝在沙发里,只露出半双眼睛和一支拿遥控器的手调着频道;大毛二毛在打游戏机。
  小明很高兴,虽然十八年遭父母忽视(不是鄙视),因为李老毛翻遍家族史发现所有人出生时头发都不超过两根,开始怀疑小明是不是自己的儿子。小明高兴的是家里有四台电视,而两个哥哥在用一台,这样他就有了千载难遇的看电视的机会。
  小明最喜欢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虽然看不太懂,但是很好看。今天放的是北京猿人。他看着电视里的长发野人,心中顿生崇敬之情。他觉着长头发的样子着实太帅了。于是他决定留长发。
  
  C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明的头发像时间一样顺流而下,终于流成了两只苍蝇的窝。走在街上,行人都对他大喊:“李三毛,你的头发太臭了,赶快去理发吧!”他不知道李三毛是谁,他记得自己叫李小明,李三毛像是一个很熟悉的亲戚。可是他想了想又觉得这只是心理作用,他不过是有两个叫做大毛二毛的哥哥而已。人们喊叫的时候他抬起头,总是能看见各种各样的眼神,愤怒、嘲笑、鄙夷、漠视,但总仿佛是望着他。他觉得有些诡异和恐怖,回过头总是看见另一群向他喊叫的人。
  小明遇见张半仙。张半仙戴着西装,穿着墨镜。
  张半仙:“我不是张半仙啦,我是市物理研究所的所长。”
  小明把自己的心理幻觉告诉了张所长。张所长开始解释,用了爱因斯坦、牛顿、霍金什么的说了三个小时。小明只觉得耳热,也许在《探索•发现》里面听过。张所长说:“他们所处的时间维度和你的不同。他们的认识停留在你的过去的时间上。”
  小明似懂非懂回到了家。李老毛让他去理发。小明说你对我的认识停留在我过去的时间。李老毛破口大骂,李三毛你这个XX还不快点把你的毛剃了!
  小明想也许对。剪了头发大家的认识就可以像从前一样平安无事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告诉他他的逻辑是错误的,而幸运的是由此得出的推论是正确的。理发店的姐姐长得挺漂亮的,笑眯眯地给小明理发洗头,昏暗的灯光下,小明觉得挺幸福。他许了一个愿,就想留在这里不走了。
  理完发,姐姐伸出手来,说:“十块钱。”
  小明觉得很奇怪。理发的姐姐脸上的笑为什么没有了?他说:“我没有钱。”姐姐说:“你留在这给人理发,一直到把钱补上。”
  小明的愿望实现了。他留下了,开始学理发。有时他请求顾客给他点钱让他回家,可是没有人理他。他每天都朝着家的方向望,却没有看见家人出现。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手艺日渐精湛。他再也不剪头发了,头发又像流水一样喷下来。有时候私下他看见理发的姐姐对他笑。那笑和对客人,和第一次对他都不一样。小明觉得很幸福,日子也就这么浑浑沌沌地过去了。
  
  D
  有一天,李老毛到店里来理发。小明一点点摆弄他的头发,心里有了种奇怪的感觉。有什么酸酸涩涩的东西堵住了他全身的血脉。他下不了剪了。过了很久,他问:“你认识李三毛吗?”
  李老毛说:“不认识。我大儿子叫大毛,二儿子叫二毛。”
  小明问:“你只有两个儿子么?”
  老毛说:“还有一个叫李小明,在十二年前走丢了。”
  李小明觉得有些陌生。他想不清楚十二年是个什么概念,想不清十二年里《探索•发现》可以放多少集。他的头发已经比北京猿人的还要长了。他的眼睛在丛毛密布中显得炯炯有神。他看了看镜子里李老毛暗淡的眼睛,笑了笑说:
  “你好,我叫李三毛。”

2007/11/13

63.玩

初中的20篇回忆集子里有一篇对我江湖经历的回忆的文章。这里的江湖不是指真实的江湖,也不仅指网路风靡一时的虚拟江湖,也包括了我与一帮损友开发的类江湖非电子类游戏系统。

从小学的手绘佳作[蛋头小子大富翁]、[鬼棋]、[宠物小精灵大富翁]等等纸上大富翁系列以及[电玩大观园]的浸入式游戏系统到初中的[魔法世界](圆了我小学四年级梦想的纸上游戏系统)、[封神机器人大战](第一次纸上战棋系统,得到[这个人]的[超级飞机]系统的启发才得以完成,顺便,封神也是我一直想要改编的题材)、[小朋友齐打交战棋版](无聊的闲来战棋之作)和最终的[神魔决](灵感来源于小学四年级的军训与室友聊天,系统采取魔法世界战斗系统的无地图无情节纯战斗作品),我开发过的游戏系统貌似的确很多。

小学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做出性能最佳的纸上游戏系统。可是这些当然都随风泯灭。当然在回见以前同学时说起的每节文体课在小学台阶上进行的“电玩大赛”(当然也不是真电玩),每一次举起一只手喊“五、四、三、二、一”时狂奔过来要点数的他们,初中每节下课围在一张桌子旁边对着一张纸一支铅笔(铅笔的六个面被利用做成了一个骰子)的甜蜜时光,都是让我内心涌起一阵温暖的力量。

那么。也许可以现在将我的play史再补充一下的时候。

一两个月前跟Dwe奔波遍长沙碟市找遍我的童年回忆《小燕子决战大富翁》这个我们从小学玩到初三的游戏。从四年级刘磊20元4CD的芝麻开门版开始,到六年级邹zzp生日上彭易张的永琪[三个戴表]队伍,到初中和[这个人][她]高pb每个周末的约定。我喜欢这个游戏除了最经典的攻魔必的经典战斗系统和真的很搞笑的事件,还有升级时的自由点数分配……这可是石器时代第一个实行此种升级属性分配之前我就有的创意呵……哀。

昨天下了叮当大富翁。应该算是最经典的大富翁游戏。(我们聚会,玩富甲都不玩《大富翁》)后来的《阳光少年游》《小燕子决战大富翁》虽然个人觉得游戏性更佳,都有我梦寐以求的战斗系统,但就传播性来说远远不及叮当大富翁。叮当会吃豆沙包,静香会定期洗澡暂停一回合……我当时最喜欢选的叮咛,出场就有一半道具,而且无缺点,算是资质最好的角色。

小游戏是我到现在仍然认为无可匹敌的键盘杀手。郊野跑的交替按,果品跑的连续按,放大灯的交替按都是我用来谋杀键盘的工具……举旗这种能让人精神崩溃的游戏是我的强项,石头剪子布和宝物跑(我觉得玩得也不失那么好,但是电脑玩得很烂)还算不错,接铜锣烧是最弱项……跳高起初无人能敌,后来突然有一天开始弱得连电脑都打不过了……现在仍然如此。

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小游戏比赛的绝对第一。小游戏可能也是这款大富翁如此让人记忆深刻的原因。

《阳光少年游》。不多说。喜欢它纯粹是因为它是我知道的第一个结合RPG战斗和大富翁的游戏。初中再玩时感觉就没那么好了。
------------
昨天晚上下了叮当大富翁,玩叮咛,1年。今天下午结束。胜利,无悬念。总资产80多万,第二名野比也才25万多。期间野比和小叮当不停对我用[传染伤风纸电话]和[空气枪],导致我一年里有半年在睡觉,每个月的步数都是最少的。还有一条黄金街,全是叮咛的黄色建筑。差两次[搬迁地图]就可以连成11连租地,现在是3+2+4的分租,但每次也有几千的租金啊~唉……没办法,毕竟是实力呀……

一个人的时候,大富翁是体验一种生命。一次S/L就可以导致生存轨迹的完全不同。一个骰子可以决定你的命运。但是在这样的看似不公平中又总有一种集合的策略让你总能稳操胜券(此段纯属申请考试搞多了的惯性思维)。

无论game boy带给过我怎样的惊喜和感动,战棋凝聚了我多少的梦想,真正饱含童年回忆的还是我亲耐的大富翁们。童年的玩伴们在一起的时候,那一声声“哆啦A梦歹夫庸”“siu有黑(小游戏)”“puai宏bong(排行榜)”是过去的一次次我们围坐在电脑屏幕前互相说笑的时光。而我们早已不在一起。

就这样吧。有空再写GB和战棋/角色扮演。

62.文艺恋爱

  好吧。这是上半年写的故事。
  -------------
  像青春期里所有昏头昏脑的人儿一样,我谈了一场失败的文艺恋爱。
  所谓失败,当然是建立在先前种种令人欣喜的进展上的。进展的最初起源于一粒比原子还小的微粒的爆炸,我光明的小宇宙顷刻坍塌收缩成一个黑洞,吞掉了体内的一切。一阵空虚,像胃痛一般,驱使着我寻找些什么。于是我奔向书店,不是为了胃痛药片,不一定是为了某个女生,也不一定是为了某本书,而是为了一个带着胃痛药片和书的女生,或是写了一个吃胃痛药片的女生的书。
  不要去新华书店,那里的书太多而且总是不归类。更重要的是,在那里看书的雌性只有两种:戴着1000+度眼镜儿的,翻着大学教材;一头卷发的,翻着食疗菜谱。再说一次,别去那儿!那儿会击碎你的文艺梦。你应该去一个小书店,独立书店,或者,至少,一家民营书店(但一定要连锁),在那儿经常有俗得不能再俗的剧情,正像我遇见的那样。
  于是我随意拿起一本小说,习惯性地左顾右盼,我是说对书。它得是外国的,首先封面不能太鲜艳,双色或色块组成为宜,起码要很现代(显得);作者最好是从欧洲来的,或者南美;出版社要认准了,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集团为佳!上译也不错,其它免谈;封底,价格以18至30元为宜,这刚好符合你月薪的购买量;印数不做具体要求,但不能太少,更不能太多;最后,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18到30万字之间,否则大多数文艺小青年将失去文艺的基本兴趣。
  当你把书放回到书架上的时候,应该恰好会有另一只手伸出来,从你的手边擦过,抽出一本相同的书。于是你看看她,正是你想象中的文艺女青年。一般较瘦,戴不戴眼镜无所谓,头发披肩还是马尾也无所谓(反正马尾松开就是披肩,披肩扎起来就是马尾),但一定要是其中一种。不穿裙子,一般是休闲装,不会显得怪异。
  你应该在这个时候小声(以一种装作是自言自语但足以让1m以内的文艺小青年听见的音量)嘟哝一句:“我看的是1997年的版本。”然后她会问你,这本书怎么样?对,就像她问我一样。你得赶快找点话说。说:“我觉得97年版的翻译要好一些。至于书本身,我更喜欢他的上一部小说。我总是喜欢作家的第一部作品。他创作它比其它任何一部的时间都要长。”她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又埋首找书。于是你装作没什么,慢慢挪开了身子。
  别着急,记忆都要二次刺激才有印象呢!下次见面时你们可以多聊一些,各自在读的书,听的后摇或indie,看的文艺电影。你还可以要到她的住址,给她写信。别打电话,除非你感情受到了挫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我用了第二人称讲述上面这些老套的剧情。回到家我开始给她写信。情势不愠不火,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我写:
  “我一直有翻译小说的习惯,也自己写小说。我觉得作家应该已经提前储备了很多的想法和断句残篇,而不是临时放任一瞬间的本能与冲动。这样他们才能在情节的缝隙中插入自己的想法,尽管有时候两者显得毫无关系。我最近在翻译辛保史加的作品。随信是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祝好。”
  不久她回了信,神奇地说她常常抄诗,还附了几首阿塔耶夫波娃的抒情短诗给我,并用绿色签字笔作了小小的评注。她说她喜欢我作品中男主角的性格。这使我感到异常甜蜜。她用另外一张纸抄了一首短诗给我,没有署作者名。我几乎可以一眼看出那是她自己写的。
  我开始给她写炽热的情书,字里行间不乏我得意洋洋的自我展示,向她一次次讲述我正在翻译的和正在写的小说,并表达一位文艺青年的爱意。我说:
  “我爱文艺女青年。”
  她说:“我就是文艺女青年。”
  我说:“你爱我吗?”
  她说:“爱。”
  于是我也一遍一遍读着她寄来的情诗,收敛而锋芒。像马来西亚的孩子见到了大雪,我心头的兴奋不断滋长。像所有恋爱中的人儿一样,我快乐得没头没脑。
  某天我不小心把钢笔忘在了教室里。收到她的信,她换了支笔。我读她的诗。索然无味。她说她以前那支钢笔摔坏了。我买了支新钢笔搜索枯肠,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问她有没有胃痛药片。
  后来我回教室找笔,钢笔终究是不见了。不久以后我收到了她寄来的胃痛药片,却再没有书信。我突然发现了这个事实,她可能也发现了,所以不再来信:谈着恋爱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两支钢笔。
  我在空虚的夜里吃着她寄来的胃痛药片。那果然是名副其实的胃痛药片。吃了之后,我空虚的胃开始怒不可遏地痛。

2007/11/08

61.回家收到8封豆邮。

啦啦啦~回家收到8封豆邮。1封告诉我添加条目失败,1封告诉我留言板有新留言,1封质问我关于一个误解,还有5封告诉我您的发言已被删除。欧也。

2007/11/07

60.化作两张模糊不清的图片

多少次熬夜的准备
化作两张模糊不清的图片
ESSAY SCORE DESCRIPTION
Your essay score of 12 was obtained by adding the scores of two readers. For your score of 12, each reader gave your essay a 6.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scoring, see help.

This score represents the following set of criteria:

A score of 6 demonstrates clear and consistent mastery, although it may have a few minor errors. A typical essay

effectively and insightfully develops a point of view on the issue and demonstrates outstanding critical thinking, using clearly appropriate examples, reasons, and other evidence to support its position
is well organized and clearly focused, demonstrating clear coherence and smooth progression of ideas
exhibits skillful use of language, using a varied, accurate, and apt vocabulary
demonstrates meaningful variety in sentence structure
is free of most errors in grammar, usage, and mechanics

2007/11/06

59.圈外生活

A
语文课,讲材料作文。
“狗、牛、马:我们在青春的路上都走过很多弯路,挥洒了热血与汗水。
猪:真笨。我就没走过错路。
马:走出猪圈之后你将会看到一篇崭新的天地~!啊~~!”

B
点名发言。
冷笑话之后:我觉得就是讲虽然有艰难险阻还是要勇敢去追。
筱:我觉得这个是不同的人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生活经验。
邓特:冷笑话之后同学是肯定前面,否定后面,那你就是两边都肯定咯?

C
东方佛教,是有无歧视的包容精神的。
在肯定一切存在的基础上,倡导自然精神。
女施主您与佛有缘,还是早日皈依佛门吧。

D
有空我写一篇作文,叫《圈外生活》
还要声明的是:我不信佛。最多对禅有兴趣而已。

58.越看。就越觉得自己的一无所有

好吧 这次来说说雅礼中学校园电视台出品的短剧《手链》
片子里没有写“版权所有”啊,所以我还是放几张照片上来好了




















A
海报很好看
镜头处理的比较搭 光线什么的
宣传板上那个“不收门票”很搞笑


















B
关系
有点奇妙
无法理解的 郭静明(我已经忘了他的名字怎么写了……欧买糕)式少女关系
其实有一点很值得想一想
对于改变:
夏微、苏那和柳言的态度
有人耍着倔强 天性地抗拒着
有人想要改变着
有人又只能在旁边观望着
很多关系我们都无法改变
有时是天性 有时是既定的事实 vested fact
让我们被禁锢


















C
90'我们这一届
进来时社团节没有办
信息学金牌没有我们
军训都没有我们
电视台短剧 也没有我们
英语比赛
模联 也是不尴不尬的一种境地
还有很多的地方
感觉我们还没有动弹 接力棒就被后来的人接过去了
不知道是自己生不逢时 还是物有所适


















D
越看 就越觉得自己的一无所有

200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