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5

328.游牧?

进入这个状态?

2013/09/04

327.高田马场

知道了广东的Vitamin Space,事务所里有人正在给他们做项目。
胡昉写的东西不错,和城市和感情都保持了距离,但是写的是真实深刻的感悟。在事务所的书架上找到了他的书,一开始是一本,在靠墙的书架上,中英文合一。后来在房间中间的,可以把书放下来翻阅的低矮书架上又看到一本,是中文版之后出的英文版。
第三本是在第一本的下方一层找到的,中英合一,传闻内容不好,便没有看。在对面的书架上偶然看到了第四本《Garden of Mirrored Flowers》,感觉是镜花缘和小径分叉的花园的合体。这本书第二次去找的时候还忘记了哪里,又把书架从头到尾找了个遍。又有了桃花源的感觉。
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五本呢?这个沙之书一般的有机书架。
人在检阅(skim)的时候总是会遗漏一些东西,下一次……某一次才会看到。人生过得也差不多。


得知高田马场的Big Box正在弄旧书卖场,用了晚饭的时间去买了书。买书仿佛就能获得知识,这种想法比买奢侈品就能获得地位,或者买食物就能获得脂肪要不明智多了。
但是有钱真能获得满足,钱走了,就会有满足感,正像哭过了,就不那么伤心了。我们都需要丢东西来保持心理的健康。

326.涉谷文化村

外部与内部不相容的建筑:比如说外面看起来是一个破旧的小平房,内部却因为挖空了地下而形成了一个高高的吹拔,有如大教堂一般。

中国建筑的发想:作为个体的,散落在荒原、村庄、山野的小庙,被剥离了儒家式的社会关系单体的小庙。仿佛是神、佛的第二层皮肤。即使是处于院落中,早期的位于院落中央的殿也代表着一个暧昧的界限,仿佛进入庙宇就只是钻进别人的衣服,满足窥探的欲望。
佛像与“皮肤”的中间是人可以活动的边角空间。人在这样失去了中心与对空间的完整的把握的情况下,臣服于神佛的视线。
建筑当然玩弄光影而非空间,或者说玩弄气氛的感受而非空间的形态。屋顶的暗是为了让复杂的构造变成一种暧昧。
神/佛像赋予空旷的房间不同的空间特征。神龛有如屏风。前方稍亮、稍宽。后方较暗,是一个人的通道。但是人到这里来并不是与其他人交流,而是与神佛交流。所以本质上,殿宇是人与神佛面对面的场所。是昏暗(加上唱经、灯烛、香)将人转换进另一个世界。
所以说大殿所营造出的石窟般的气氛,是绝对不能被结构的灵活性联想出来的“临时性”“通透性”压过的。寺庙的殿宇毫无疑问是庄严的空间。因此要说是完全的暗空间也不差(并非光影对比的暗,是笼罩性的对知觉的麻痹,而非刺激,让人通向类似幻觉的感受。)
今日的建筑,可以用什么来代替造像呢?既有正、背面性,又超越人的尺度的东西。人是在极性的,两层固体中间的昏暗的空间中移动。宗教殿宇中有纽约街道的尺度。


325.代代木

又一次让我感受到,永远的重复。
“今后还会再这样吗”没有标点符号的愤怒的表情
要跨过那条线吗,还是不要了吧。
不知道前方会到达哪里的忍受中

睡不着的话,再回来找我吧。但是我不会让步的

2013/09/02

324.江户川桥

(在日本)今人看后现代时期的建筑有一种距离感。十年之后的人看今天的开放式小清新式建筑又会是什么感受呢。
今天建筑的特征几乎全被伊东言中,或者说伊东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建筑思潮。

藤本的作品并非简单的空间装置,而是反映出了一些日本社会对空间的感知。来东京以前的藤本做的是一些简单的平面操作,而东京教会了他一件事情:堆砌。杂乱正是东京最大的特征。而在没有使用堆砌的项目中,他更重要的概念是透明性。多层的平面上稍微错开的窗口竟然制造出了从模型中看不到的深浅感。如House NA。
昨天去拜访之后发现,从行人/街道的角度,窥探最核心的空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本来凌乱均质的平台,在住宅的功能的操纵下,变出了前后,正面与内部。可以看到男女主人的脚,或者身体的部分,客厅的空间位于子空间集的核心。
而最靠街道的一片平台几乎都是作为展示(盆栽)或者干脆是为了遮挡内部的,最靠里面的是书房,卧室,是最安静的空间。功能的要求不得不赋予House NA空间的秩序。虽然藤本对建筑的思考是完全从外部进行的,但是住宅的要求本身使得内部的存在成为必然。而藤本也可以据此更好地把玩“透明性”。

House NA正面的平台上摆放的盆栽树木,以及楼下的车,还有玄关的鞋子,甚至顶上的通风窗,都表现出了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展示”的概念。日本住宅区实在是太丑太零碎了,而且大家都封闭着自己的世界,从来不修饰房子的外表。NA屋主的展示欲不得不说让城市更加有趣,与东京消费主义的橱窗风格靠近。据说这个最透明的方案是他们自己选的。
而在中国,最近的多起屋顶造山,屋顶造城堡,屋顶造园案例表现了部分中国人被压抑的改造外部的决心。我们买公寓,我们只有装修的权利,我们有造园的本能,有打扮外部的欲望,但是我们没有机会。我们的住宅如同上个世纪的服装,今天的校服,统一分配,与性格隔绝。中国的城市中有一天能够做到给城市居民装扮自己的外部的机会吗?

建筑是由客户与建筑师共同完成的。

2013/08/31

323.竹哥

伤神、敏感、童真,不好的词,最终都是好词。
能不能变得更好呢?
生命,应该这样过去吗?以充满错误的方式
孤独,真的是应该摆脱的东西吗

知道必然会失败的事情,不想做
不想做,又会被找借口,怪是因为不努力才失败
为了证明不是这样,必须努力去做
但是,面对必须会失败的事情,努力去做的意义在哪里?
人生是为了这个活着的吗?

2013/08/30

322.空中打太極

今天过得有些奇怪。台中府去年到现在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要建什么,他们花纳税人钱建这么大的地标究竟有什么好处?我真是明白了两岸一家,无论是不是民选长官都比较无脑。现在里面放什么内容、所谓的“教育”提案竟然还要建筑师来考虑!荒谬至极。
于是硬着头皮去找教育提案,发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楼顶举办的活动诸如千人太极、看新年阳光、写父亲节祝福什么的,都是妙极的提案啊。前者跟广场舞一样,是日本不会有的中国人自发在公共空间集结、集体行动的事情。日本的街头被商业设施、装修、表面满满地占据。人们来来去去,购物消费,互相挤压着生活,根本不会停下来。而后者那样细微的、贴近生活的想法,则总觉得不好意思该由建筑师提出来。

嗯。

2013/08/20

321.通过这个

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空虚。但是何不忘掉呢

我们都是低俗的,庸俗的,两人都不例外。

2013/08/19

320.日常

房间在角落,朝南,两个窗子一个朝西一个朝东,朝西的窗子外面没有临近的房子挡着,一过了中午就会从巨热变成死亡炎热。
走廊倒是十分凉快。但是晚上卧室通风了,走廊还留有一点傍晚的余温。看来是有时间差。
办公室在六楼,可以从东面的工业电梯上到五楼再走一层楼,或者从北面的楼梯上五楼。
楼梯间没见到空调口,每层的门也紧闭,但是夏天中午也凉快,可能因为朝北。
二楼的灯坏了。隔一下亮一下。每次爬到累了都是到四楼。

耐性不够。

2013/08/18

319.东京体育场

我还在意吗
那些不知道为何产生的仇恨、愤怒,我本是不在意的。
但是让我在意的是,那些从同一个地方来的欢乐,究竟是为何而来。
他们不是我的。吧。

让青春快些结束,让我伤老病死。
自私的我。请继续惩罚我。
23岁,我被人按住

318.目黑

最近很是心血来潮,看了些同学的portfolio。大家都很厉害啊。有特别年少有成的,已经发表文章,TED演讲,筹办展览,制作书籍访谈片什么的。
大概应该多思考吧,想想自己要什么。

唯一庆幸的是,大学所做的这些项目,虽然出来的效果没有好,甚至说自己都没有想过这些项目在将来的portfolio里怎样呈现最好,但是至少每一个项目都是为了自己的思考而非炫技或者出于模仿而做的,它们表明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真实也许原始的态度。

最近看伊东丰雄早期的自我记叙,感觉很多问题自己也曾思考过。要跟自己好好想想受了日本建筑多大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下别看)

光之教堂:虽然不是很充分,不过光之教堂大概是让我开始向往建筑的一座名建筑了吧,从某种精神和美的层面。导致多年以后,虽然我早已察觉了关于它的一大串负面之处(那座建筑是完全唯美的呢?),但是我还是选了它作为我的材料课的研究对象,虽然跟材料无甚关系。是它第一次让我注意到“建筑”,注意到建筑的美,注意到象征意义与身体体验的重要性。

秩序:大二时大概仿佛人类文明初始时那样原始,心灵几乎是白纸,因此自然地选择以基本的秩序作为思考的基础。想用一个能解释一切、简化一切的思维系统/公式解释一切。不知道是不是理科生或者一种人的通病。大二下学期做分析模型的时候开始,先是以二分法把握事物,以此抽取概念命名,如内/外,实/虚,开放/封闭,正/负。分类的趋势十分明显。

未来之家:除了一个太难分析的案例在某些方面让我得了一个差分数,我选择这个模型竟然奇迹般地与后来产生了某些联系。比如说一层的完全的平面空间,小单位散布的连通的内部与中庭等等。而且这个项目其实已经很接近我后来很喜欢的SANAA了!大四的MH意外地像它,尽管出发点完全不同。它符合我的地方是没有太多单纯形式的操作,也不很注重所谓的构造,而是提供一种弥漫的空间与氛围。我们专业第一本reading是关于身体体验的,这大概极大地影响了我。

Paul Klee:红气球,符合我喜欢弯着绕,喜欢猜谜,喜欢把事情弄复杂的心态。我想弄出尽可能多的暧昧与谜题,因此在所有人都把画中的太阳做成球的时候,我不光把它做成一面红色的墙跟一个窗框,而且还把窗框做成蛋形,使得我们从正面看起来,洞正好因为透视变成圆形。突出的形体我故意做成退缩的斜面。我讨厌one-liner,喜欢混杂的状态,这很符合伊东笔下的东京都。

柯布帕拉:一到了分析设计,我便又陷进单一逻辑的漩涡,整天绕着轴线、本质、统一逻辑、基本概念打转。教授问我什么是空间?我发现我从来没有用直观去感受过空间,而是付诸枯燥的概念。最后这仍然是一个十分理念化的设计。

架子盒子:前几个概念我仍然十分地过于关注枯燥的基本概念,词典式的图表解。这大概是我挥之不去的结。我会自然地十分enjoy向自己重复简单的基本的概念,仿佛这样就能够把握生活。我一直在思考点线面,思考它们之间的互相变化与逻辑,不过得到了最简单最基本最正统,当然也是最无趣的空间。在第一个设计中,我仍然在致力于隐藏,双关,对偶,我的基本方法也是将基本的概念拼接。而Yale的教授们在思考空间和体验。我们很自然地擦身而过了。

立面房:大三秋的末尾,我仍然在思考基本几何,只是知道对称太过时,因此使用旋转与位移。比如海滨宅最终做得竟然与日本的雁行住宅一样。而对于三个窗口,我竟然让他们缓慢变换长高比。在某些问题上,我竟然如此注重暧昧的连续变化。我慢慢发现我所思考的东西,根本进入不了既定的discourse。我感兴趣的基本不是教授们和大多数人的关注点。我做的的确是“正确的废话”。

1与2:对于1与2这两个人,我仍然在用“阴阳”式的相对概念概括、定义他们,用图表与基本的概念关系套空间。我做了一个好的概念模型,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建筑,我关注看不到的,而不会做形式。我所探讨的,真的是建筑学上没有意义的问题。在大四的某一个时候,我终于在某处被人说了“别浪费时间了,思考这些有什么意义吗”。
我在网上见过和我一样的人。我们大概都缺失一种安全感,需要向到生命的最基本的概念中去找寻。而这因为不被大多数人理解,而变成了心理症结,一点都不美。

集合住宅:而那个学期的期末,我继续按照雁行来做,竟然结果有点metabolism特别是中银大楼的样子。我仍然不喜欢形态操作,喜欢最基本的概念图表。不过这一次和上个学期期末的相同点是:我认为屋顶是应该被最大可能利用的。不过看起来,大家都不愿意讨论简单正确的东西,而是喜欢讨论不太合理不太能够被解释的东西。

大三的休学,除了真的知道了许多好的日本建筑和建筑师,最大的改变是开始了解这个系统了,知道这个系统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需要什么。我不再把项目当作对自己的心理治疗。此外,受当代日本建筑师的影响,我不再认为建筑是墙/面(以前一直是这样),而开始追求开放性。

盒子:我仍然在做概念性和图表性建筑,但是以一种更加讨巧的方式。尽管我根本上还是在做对偶,但是同时我也其实在想着曼哈顿的公寓大楼。我开始从经验做建筑(感受和经验真的太重要了),而不是从先验开始,基本数学概念/语言开始(那反映了我知识的贫乏)。我也开始了参考和模仿。

habitat:如同伊东所说:一个均质的系统。我被日本的都市环境深深影响了,不再有hierarchy。同时教授说我温和,的确我对这个世界没有敌意,没有欲望,不想改变或者真正创造什么。这是我的问题吗?同时我的参考是脚手架的临时建筑,这同样也是人工都市东京的影响。没有历史,没有未来。

MH:受藤本、妹岛的影响,也受了Smithson的分析的影响。我仍然从平面开始,从概念入手manipulate建筑。地形高低差形成对偶,天花高低差形成暧昧的空间差异。整体上,细小的单元曾经被我鄙夷(大三有人做了一个几乎跟森山宅一样的东西,并没入我法眼),现在我开始接受,误打误撞竟然符合了功能也做出了建构还撞上了材质。可以说是难得的运气吧。此外,受日本的影响,开始做家具,开始考虑尺度。

最后,Hammonasset:受日本影响,我大四一直在做平而长的东西。虽然受取材条件限制,没能做出最好的展示效果,而且仍然对设计没有概念追求,不激进不先锋,而追求做基本的东西。不过我一直得到非建筑教授的critic的好评。哈哈,一直。

在Bow-wow和藤本的感受下次有空再写吧。

2013/08/10

317.神田书店街

又是一个周末。
本来是跟洪桑吃完饭回家想起去南洋堂看看建筑书,结果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楼里面有两个旧书店,然后发现拐个弯,一整条街都是旧书店。
先是看到石上纯也那本将近2000的书打折只要500,便动了买书的心,结果在书店看到两本一直没勇气读的伊东的书,便开始在旧书店里找,先后找到,并不便宜。
买完,逛的最后一家才是书最全最便宜的。伊东的两本文集都有最新版,而且都比我买的便宜两百多块。有点后悔,不过消费的确带来了快乐。
应当好好再读一次伊东的《不潜入消费之海就不能诞生新建筑》。为了这两本文集,又可以鼓励自己勒紧一段时间的裤腰带了。

以前读过的《趣都的诞生》里印象最深的是涉谷和秋叶原的比较。今天看到这本书出了文库版,还很便宜。但是身处旧书店街,看到再便宜的原价书也不想买了。
最后,前几天夜里见完hisa,错过了末班车,刚好走很远到通宵开门的唐吉珂德买了辆不便宜的单车。原因是特价的那辆差两分钟刚好被买走,所以索性买了贵的。
这两天的经验:骑车并不能减肥,反而大大增加了食欲。

2013/08/05

316.纪伊国屋书屋

藤本对于场地的漠视——他能成为下一个安藤吗?对于场地的模式可否认为是反映东京建筑的状态?大轰炸之后,从平地上长出的建筑,装载的是资本主义下人的生存意志。个人实现的欲望,在这样异化的环境中生长出来。这些环境形成的系统,能够取代土地、历史、自然,成为真正的场地。
插入场地的装置,仿佛如山,实际却如云。强烈的漂浮感(除了N)。可能有(视觉上的)轻浮感,却不轻——真实的天气完全被忽略,气温、风、雨造成的影响被完全忽略。虽然有树,却完全没有自然中应有的时间、生机、柔弱性。不会变,不会动,不会自我更新,切实的纪念碑式建筑。
生命是否应该进入建筑?藤本壮介做的是(法式)景观?藤本看到了东京的本质,用的是城市的尺度。这一招能够用多久?
GA新修订的藤本壮介读本中,谈到了中国。

东京的漂浮感严重。即便是城市公园,也很少有坐的地方。普通街道的公共长椅为零。好奇是否大家走累的时候真的都是要找咖啡馆休息。今天见校友,准备上星巴克,排队吓死人,新宿的密度太可怕。

问题:
去过日本之后,仿佛不会做正儿八经的内部了,一切都奔着开放而去了。好吗。
东京便宜的房子其实有绝对吓人的小,只比单人床垫大。房间缺失的东西,在城市中能够找到吗。

调整尺度——摄影可以引导(限制)观看的角度,并造成尺度的迷惑。石上纯也的装置表述过这个话题。引导人观看的建筑成立吗?不服务于身体,只服务于眼睛的建筑。做作品集的时候可以考虑这个。
看到一个装置——酷似环形剧场的一小段台阶,强调的是交流。从某种形态中剪出一片作为空间成立吗?

2013/08/02

315.新宿区役所前

找房子的途中,住在新宿区役所对面的胶囊旅馆。
胶囊旅馆是将个人化做得更加彻底的多人间青年旅舍。不同于欧洲等青年旅社动辄几十人共用的大房间,几列双层宿舍床,躺在床上整夜都有人进出,翻找东西,入住,离开。低矮的层高刚好容纳两个胶囊。
钻进自己的舱体,拉上帘子后,仿佛进入一个母体。房间内的镜子、闹钟、电视都是为一个人配备。
但是,这样私密的空间,如此拥挤的胶囊,却只有一个竹帘封闭视线,隔音为零。考虑到其他胶囊里的人,看电视时从操控面板的音响播放出来的音量必须随时用旋钮严密控制。因此,为了听得更清楚,自然会躺下来,把耳朵贴近墙壁。
无法续住,只能按天付费,每晚重新入住。白天所有人必须搬出,对所有胶囊进行清扫,锁柜也必须清空。大厅里摆满了行李。
入住的晚上,同一台电梯有一个女招待送来的醉了的大叔,不停跟这个那个人搭话。夜里比较常见的住客是错过了最终电车的酒气熏天的年轻salaryman。

日本的租房系统很有意思,户主不能直接出租,必须由管理会社在全国的租房database里登录,然后所有中介都是从这里找房子介绍给客户,而这个database无法直接披露给大众。因此网上提供租房信息的网站则是为中介代理。尽管每个物件都对应一个中介公司,但是任何中介其实都可以在面谈时介绍、代理它。
客户通过网上看到的房屋信息找到了中介,见面时介绍的却可能完全是另外的物件。客户不能自己搜索和查看database,只能任中介选择优先介绍哪个,推荐哪个。此外,保证人一般是亲戚,外国人要利用保险公司,又包给了其它的公司。
租房合同一般写明时间是2年,但有趣的是其中的意义许多人都不明白,因为只要提前一个月告知管理公司(不是户主),则可随时解约。2年内解约,向租户收取违约金的极少(相对手机契约也是2年起,2年内解约需要交高额的解约金)。
为了保证户主的权利,因此必须通过管理会社代理,这个租户-中介-管理会社-业主的长链真是有意思啊。

2013/07/30

314.故乡


长炼之行仍然与内省的需要撇不清联系。发现变成了自我再发现。需要记住的有:
炼油厂作为侵入物/人群,与本地人互为异族。长炼作为城堡。云溪人的反侵入。
自给自足的社区,规划的order:一座医院,两座幼儿园,两座小学,一个电视台,一座中学,一个环游式园林,一座森林公园,一个影剧院,一个体育馆,一个文化宫,一个图书馆,一个游泳场,一个中心商场,两个集贸市场(菜市场),一个澡堂,一条商业街(照相、洗衣、邮局……),一个规划的美食城与一条个体店面/餐馆自发形成的美食街。
公园的两重性:得趣园/水上公园;长岭公园/山顶公园。仿古典环游式园林的更新:水榭成为爵士鼓班,空地供溜冰/广场舞,围墙的拆除。
山顶公园猴子馆、飞机等游乐设施的消失,与厂区融合。
仿古亭子:心理需要。正面。
作为对比,单车棚作为简易构筑。
社区中的工业视觉元素:管道形成大门gate或供攀爬,钢架桥梁楼梯,铁轨。工厂作为游乐场。结合山顶公园的仿古:废墟审美。
水库:红砖圆筒。典雅。
影剧院的五块巨型绘制的海报板:向往?
科技馆:书展,没有网络的时代,对外界渴望的唯一出口。旋转展馆(!),厂区沙盘模型。细瓷砖。
居民区:四化村,粗糙的砂浆外墙。水沟、楼缝与坡道形成的游乐园。庞大树荫。单车棚后的一线天。水泥青苔:废墟审美。
向阳村,大道与两边开敞的楼房。
桥西村与桥,旋转楼梯。人车分离系统。迷宫意象,桥下的阴凉。
五山包:繁荣的意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商业体系。
电视台钟塔:教堂的替代?广播体操与自行车大潮。
大坡道的记忆:单车后座的兜风,发烧的痊愈与脚后跟的伤痕。
异族中的异族:建设公司的临时住房。
比乡村更加封闭的存在:商业意识的极度缺乏(仅有零售与餐饮业)。工作与消费。别世界。工业乌托邦。
移民城市的集体记忆。传统的缺失。
工业的缓慢衰落,高中的出走。青壮年的出走。

313.梦一场

深蓝色的夜里
一个教堂般空荡的水泥大厅里
一个背包客

“寂寞不喜欢人类
寂寞要消灭人类”

2013/06/05

312.回家

回家了,时间飞快地过去。乱翻了几本书,与专业和前途有关的东西没碰。感觉自己不太可能“成功”。问题太多不去想。陪妈妈做菜教她用平板,陪爸爸打羽毛球,陪外婆看电视。
住在市区的边缘,宽阔空旷的马路平行的是小街,上面有紧密的连排门面、坐在小板凳上吃粉聊天的人、摩托车板车卤粉车并行。感受到自己紧紧地属于这个时代。
与童年的唯一不同是,再也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想着怎么去过。没有纯粹的心情,一本接着一本地看书。没有了(对于时间)试错的特权。

2013/05/18

311.麋鹿


去黄石的路上经过了一个bear world。看了牛和鹿,灰熊和黑熊打架。
出口处有一个petting house,小院里面收养了一些家禽,孔雀、小鹿、黑山羊、鸡、鸭、加拿大鹅跟着管理员一起跑来跑去。还有不满一岁的小熊关在这里。看了熊孩子打架。
远处水边的树下有一只麋鹿。管理员说麋鹿是独居动物,除了交配季节以外,都喜欢自己待着。
我拍了拍脚边的水里,有金色的鳟鱼和天鹅。
管理员又说,那只麋鹿是有人偶然获得,然后送到园里的。
又说它在这里待得太久,都不知道自己是麋鹿了。
又看看麋鹿。它已经走到水里,开始给自己洗澡了。
也许它以为自己是熊呢。

2013/05/13

310.大梦

大学四年,如一场大梦。
带了何伟的甲骨文出来看。看了看,累了。
陷入空虚。
不如学习。

2013/05/08

309.乱

似乎是很久没有了的,奇妙的迷乱的感觉。
大学生活以一种很混乱的方式结束了。
先是被邀请喝酒,后来又被邀请喝酒,跟lyd在基情四射的古希腊教室扯了扯人生。头痛欲裂。考试对付过了。复习,3小时的睡眠。今天上午的最后一场考试,晚上跟建筑系的后辈们做了一次匆忙而圆满的小饭。其余时间,一直在电脑上工作到凌晨的这个时间。
收拾了studio的桌子。三年前zj学姐毕业的时候把东西都送给我,而我匆忙的大四末竟然没有时间送人东西。
把可以用的工具堆满了桌子。脏了一年的桌子。
竟然干净了。

到最后,竟然没有喘息的机会。
愿大家都好,善良的人得到幸福。

2013/05/04

308.哪有长短


有僧与师(马祖)前作四画,上一长,下三短。问云:不得道一长三短。离此四字外,请和尚答。
师乃画地一画,云:不得道长短。答汝了也。

2013/05/03

307.《中国禅宗通史》352页


306.《西方美术东渐史》95页


2013/05/01

305.洞

下午坐在房间里看书,阳光太好,睡了很久。做了个梦。
梦见第二次去要做设计的site找灵感。那里是一个花园。并非植物园的花园,而有着非常奇妙的地形。
据说王羲之在这里造过园。现在的我在一个洞底,脚边是乱石板和池子,池里布置了简单的水生植物,立起了奇石。前方头上有一个通向外面的开口,照进来光线,刚好frame住奇石的顶。
传说王羲之当年在此画鹅,我比照了他的鹅图,岸的轮廓跟现在的池子倒颇像。再仔细一看,池边铺石颇有朴拙感。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请日本当代某个流的造园人复建的。
向前走几步,突然看见了奇石背后通向那个开口的楼梯,便跟着日本老太太的旅行团向上走,掏口袋里的相机准备拍照。这是景色完全变化了。我仍然站在同一道楼梯上,但是已经置身于一个巴比伦式的立体花园。爬上楼梯,透过亭子的两个拱门向外望,可以俯视整个花园,以及不远处建筑物更加复杂的拱顶结构。
然后被室友叫醒了。多年不睡的午觉,竟然睡了两个小时。

2013/04/13

304.本学期

玩得有点太开心了,对于工作学业将来一点都不上心。非常不好。对不起老师们和爸妈。
Yinan给我讲了她小时候身边的人死去的故事。现在拼命地生活就是怕有一天自己也会突然离开。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呢。
我想,只要每一天过得开心就行了吧。

2013/04/12

303.frustration

No such thing as perfect.
Your love frustrates you the most.
可以记住要自己不要开心吗.

要更加理性.
不要毁灭自己.
离静语.

说句很俗很仙的话,我觉得开悟还是只能靠自己.
依赖与被依赖是个悖论.
身陷其中,动弹不得.

每个人都有心理防御机制.
我的也不小.

2013/04/11

302.人生哲理

Yinan每次跟我吃饭都要讲好多人生哲理。
生活得有激情,才会有这么多感叹、思考、牵挂吧。努力地生活着。
而我像是在等死,死了然后泯灭。有什么不好呢。

2013/04/08

301.一直喜欢猫

像猫一样多好。在这个世界上轻飘飘地活着,可以常常安慰自己。
因为爱上一只猫,我变成了一只狗。
我来水前照照自己。
你把我牵到水前面来照照自己。

2013/04/04

300.设计的开始

今晚全校大停电,王澍的讲座就此告吹,真可惜。下午教授正改我图呢,Stern带着王澍和陆文宇在楼里转,看到我们就给我们介绍本科的情况。还搭了几句讪,呵呵。澍哥没有照片里那么吓人。陆姐拿个数码相机到处拍。

其实还是有点想跟澍哥讲,我半个月前刚读了您的《设计的开始》,哈哈。

289.手心手背

说禄岛:凿地为池堆土为山
所谓无中生有是也。混沌中生阴阳大概就是这样。

去听了校友关于工作的讲座。说一设计要有冲击力的内容,二是交流与人际关系。
是否把创作当作谋生的工具?

2013/03/30

288.视觉世界

王澍最近在他的瓦片上找到了古人画水纹的相似。可以说,绘画终究是一种视觉文化。以前我大多注重作品中的意义和符号,现在应该回到作品本身了。
中国古人对于环境的认知特别敏感,上天赐予我们多样而宜人的地形与气候,就是要我们了解它与它和谐共存,而不是像对犹太人那样残忍导致他们厌恶现世转向他世。不管是营城的轴线对位和选址风水,还是文士对于山水人居的那样一份执着,我必须说,这是我们永恒的遗产。昨天的阅读中读到西方学者号召向建筑物的回归,而这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是几乎不可能的。中国建筑物的出发点是完全工程的,房屋结构本身并不体现任何崇高艺术性的设计,只有比例的美感与装饰艺术。而关系正是中国建筑的特点。
国人审美已经完全西化(好坏不说)。是否应该顺着这条“传统的”道路走,迷茫。

287.中二

人民的话语权其实掌握在有这些特征的人当中。
出生长大于城市。
很少自己准备食物,更不必说准备食材。不知道汉堡包的肉是怎么来的,不知道鸡和猪是怎么杀的。
从显示屏、荧幕、银屏获得的对世界的认知远远多于生活。
这是一个多么虚幻的时代,我们生活在城市中,由人类自己构建起来的世界。媒体和集团公司控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我们应该活在什么样的生活里。

2013/03/28

286.时空

标题很扯。
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讲古人将时间空间化,用二十八星宿和天象来表示西方流动的时间,将春夏秋冬的概念赋予东南西北。印度的轮回之说同样精妙,生命与旋转。

我们何尝不是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呢,我的凌晨是你的傍晚。电脑会显示一个时间,用数字标记,在我们这里是晚上9点15,如果不知道你是在那个时区,我怎么知道你到底是在什么时间呢。

2013/03/27

285.乾隆肖像

老师比较了中国画家的康熙像与郎世宁的乾隆像。
不仅是房间的透视,丝绸的光泽也表现出了更多的立体感。
但是纹样不勾线,使其与康熙的线描填色相比十分不好看。
我觉得郎世宁是失败的。

2013/03/26

284.最近看书.

最喜欢的就是看书,什么都不学,什么也不想,就是看。
一放完假,做设计的压力又来了。希望有时间看书。
最近看画,看笔看山看空间。

2013/03/25

283.亲爱的

我慌张、惊恐、无所事事,无所适从。

282.白天黑夜

陷在时差带来的恍惚中,白天像一个人的夜里一样宁静。
又一次在课业等业的压力下匍匐,但是不想做事。希望可以借这个机会调整一下自己,而不是像一直一样混过去。
有一个人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完全没有钱。
没想到过自己的生活可以变成这样子。自己真的被帮助了。
文笔太差,不希望别人看到。

2013/03/24

281.春


飞机上的时光漫长、痛苦、难熬。一个假期,竟然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工作以后,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完全不知道。可惜。
看了AA的校友对AA的陈述,真的有些自惭形秽。聪明又没那么多,努力也没有,该怎样是好呢。关于建筑的欲望,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建筑的议题是什么,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人常常关注的,建筑里有多少中国性的东西,实际上是否是将“中国”当作一种宗教来看呢?无论如何,抛弃方法论上的问题,“中国性”,包括中国的传统与当下的中国,仍然是我们的起点。
《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是本极好的书,以后想买来备一本。第一章从天文讲到中国的“数”学,比例、角度等;第二章从地理讲风水的起源以及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第三章讲贯彻在政府中对于环境和空间的理性化/等级化;第四章讲设计中的轴线与其向自然的对应关系;第五章深入讲设计中对于视觉效果和景观的敏感性;第六章详细解释风水。难得看到如此适用广泛且深入的对整个中国传统建筑的分析,要记住的是中国人对于“建筑”的次要性的认识与对“自然”的推崇。王澍和刘家琨的早期经历读起来很有意思,看来好建筑师年轻的时候总要先锋一下的,此外找到愿意花钱的好客户真重要。
八大的花鸟画极感人。以荷叶或怪石为canopy,没有天没有地,怪鸟只能栖息在一两块笨石上。漂浮在虚空中的孤岛。
北京有许多混乱且让人不适的空间。天桥、停车、隆起的地面和其它建设物占据了人行道,只留下许多细缝供人通行。全中国的车站都是以为人们造成不方便为目标建造的。锦州南站上行和下行的电梯分别在大厅两端。车站的验票、安检、验票、再验票的过程像传统禁城的一道道围墙,使乘坐火车的经验不同于其它国家,而更像是坐飞机。
北方的中世大殿似乎基本跑遍了,北京城的老礼仪建筑也终于去了几个。原来中国建筑真的是用最简单的体量的组合达到最精妙的效果。摩尼殿这样的mass,反而感觉有些文化上的疏远。奉国寺大殿的柱网十分令人感动。

2013/03/07

280.林中饲鸟兽

智威,亦润州人,初依天保寺统法师,诵大盛经;年二十,隶名幽岩寺,从法持咨请禅法。后传法给慧思禅师,自止延祚寺(在南京),说法利人。终于开元七年(722),年七十七。遗嘱:林中饲鸟兽。
并不是类似魏晋文人理想的一句诗,说我愿在林中喂养鸟兽,而是说,我死了以后,把我的尸体放在森林中去喂鸟兽吧。
禅宗是完全中国的东西。

2013/02/26

279.整理一下

A
感觉上,这些是印在我心里的东西

回廊 通道 串联
体验 景观 入画
开放 自然 消失
基本的形状 暧昧的边界 线性游

这些大部分来自所谓的建筑中的“中国性”,或者不如说是中国的“建筑性”。

B
日本的城市大多数在视觉上杂乱,这一点我同意塚本的看法。虽然有时候到了极致有一种混乱的美感,但是也不过纯粹的感官刺激,甚至连巴洛克的秩序都没有。大多数情况下,人在东京不光会迷路(几乎毫无方向与规划的街道,迷失东京是真的),而且建筑物大多平庸。
因为城市大多是新建物,所以呈现出了“民主的混乱”,城市没有统一的哲学。
甚至在京都,古老的寺庙也大多在山脚边,整个市内已经完全现代化了。
在这样的城市里,只有尺度及交通最为宜人。极为适合都市漫游者生存。甚至于在拥挤的混乱的街道上,甚至会有安全感。

C
日本近几十年的历史上见证了对城市态度的转变,个中原因令我费解。当年安藤、伊东、坂本、原都是做着极端内向的混凝土小房子的,而今天安藤开始用混凝土做景观,伊东在把轻薄传给了妹岛做,坂本和原都开始关注都市尺度。这种对城市的敏感度令我欣喜,也令我恐慌。一方面,这似乎是在美国并不太容易出现的话题。而今天,妹岛和石上已经把轻薄做成了一种态度,其中的思想在中国也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只是没有一个土壤来实现。藤本的做法更像是采各家之长,基本是完全靠想法致胜。武藏野借用柯布,NA则明显有强烈的妹岛风格。不过今天日本建筑师们的主题无一不与开放的结构有关,恨不得把生活全部暴露给这个城市。
若真能这样,那也算是一个伟大的“见物”城市。像日本的综艺节目一样。

D
西方的教堂传统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是源于罗马时代对于压迫的恐惧,才让他们在一个幽静的不被打扰的内部尽情崇拜他们的主?而东亚人对于自然的喜爱,是否才是统治这边建筑哲学的本能?

E
东亚的(宗教)文化中或许有一点是独特于西方的:桥。在佛教中,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西方的尘世与天堂的交界是时间的,死前在人世,死后升入天堂。在佛教中则是空间的。尘世和“彼岸”中间只差一条线,很多时候死人还在期间游荡徘徊。甚至在净土宗与道教中,极乐世界也是在“西方”。无论是“彼岸”还是“极乐”,其方位都是平面上的。道教的仙倒是住在天上,不过那里是一个神仙们权力斗争的世界,普通人应该都只拜拜而不会想去。
或者,在佛教的轮回概念进入中国后,投胎也是经由桥来完成的。一道桥,这边是本世,那边是下世,生命竟然被空间化了。在生命的流转中,人也是在移动、奔波。
更别说廊桥,或者清明上河图中的那座繁华贸易的大桥。他们坐落在村口或市中心,是社会活动、人类聚居的象征。桥是多么重要的符号。

F
乃至于藤本直接把一堆桥扭到一起做了一个项目。其实在桥上的体验是这样的,你在以一个不断变动的方式来体验世界。这是从某些方面来说优越于一点透视的方法。
中国和日本的区别在:更加复杂。其它没有什么。日本更原始。

2013/02/20

278.珍惜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且是自己的。

277.名古屋

我想起了在日本的那些日日夜夜。食堂、房间。那些痛苦的白天、夜晚、迎接的清晨。
所有痛苦的、绝望的、悲伤的,仍在继续。并不是我的托辞,而是我真实的无能。
我在变蠢,也在一步步消耗自己,逼近死亡。
从来没有这么令人激动的事。
因为你,和你的话,你对我的指责。我拿这些来报答你的爱。

我属于不需要治的那种人呢。我都压在心底。哪里是那么喜欢说的人。你问,我才说。
我还不够将自己挂在你的事情上面吗。你说“你们”,让我觉得自己甘愿受死。
你知道吗,快乐的形成是在接受了所有不快乐的基础上的。你比我纯粹得多呢。
让我南北禅双修吧。世界上有很多广阔的事情呵。

亲爱的,如果我只想着自己,为何要跟你在一起?
让我变成一个终生不幸福的人吧。


276.说真的

我真的该死了
亲爱的
一切都是罪有应得

275.口土木曹

上个月在纽约Staples买Nexus 7的时候,售货员不停向我推荐他们的一年保障,说机器摔坏了可以换新的。一个月内如果不需要了还可以全额退款。我问退款可以在网上或者打电话吗,他们说都可以的。因为不想听他们推销,我就答应了。
快一个月了,我上网想把那50块大洋的保障退了。客服哥哥查了我的plan,问了我这那,确认了我的有效信息,还问了我为什么想退。我说本来就不需要,推销了才上的。客服哥哥说没关系,然后告诉我抱歉,你这个必须拿去店里退。说如果过了30天才可以在网上或者打电话退,要交10%的手续费和扣除你已经使用过的月份的份额。还说这是清清楚楚写在条款里的。妈的老子就是因为办理这个的时候连个屁条款都没看到才问他们能不能在家里退的。
这个比较可耻,Staples店居然规定如果你想拿全额退款就必须带着你的收据原件到我们的店面来。Staples的店员为了推销一个破保障就大拍胸膛保证可以在家里退款,我还特地跟他们说了我来一趟纽约不容易。可耻。
离我们小城最近的一家Staples在郊区的公路边,一查从我们教室旁边坐车半个小时可到,想想来回最多一个半小时,就欣然去了。
最近几天天气回暖,下午出门有点赶,抓起收据就出门了。到了上课的地方竟然开始下雨了。上完课出来不到4点钟,雨变小了点,就想着大概快要停了,又想反正车是直达,今天不去更待何时,咬一咬牙就去等车了。
车等了快半个小时才等到,走之前发现原来离线是可以看地图的。坐啊坐啊一看地图,竟然发现离线版的地图只有街道的名字,放大了看不到店铺的名字。公交车也不报站,都是到站前拉拉绳子下一站停车。这可怎么办。按照记忆中大概的位置,有两块地长得很像,看起来也挺近的,中间只有不到十家店。就在第一块地下了车。
发现不是这里。雨没有停,看起来雨点很小但其实很密,想等下一班车,想想刚刚等了二十多分钟就算了。准备走过去。走一走才发现一周以前的暴雪还没有化,人行道整个被雪埋了。顺着公路的边上,车的边上或者踩进雪里走,淋着雨,天气又冷。经过一家Dunkin' Donut上网看看发现看起来很近的两块shopping mall的地盘隔了20分钟。于是就沿着公路走,淋着雨一直走到大shopping mall,已经5点多了。全身湿淋淋的。恨透了美国郊区的大。
到了Staples,走到tech柜台前,翻翻包才发现没有收据,只有我桌子上另一封大小很像的信。不敢相信自己这么蠢,翻了好久发现的确是这样。应该是自己出门匆忙,拿错了。于是出来,查了查回家的路,天已经黑了。看起来只要走到我来的大道相邻的那条大道就可以坐车了,并且我所在的位置两条大道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就走。雨变大了。走在小路上,两边的人行道都是雪,小路竟然是一座桥,地下过的是高速公路,高低坡度搞得水到处流,鞋子早已经全湿了。人行道没法走,我走在公路上,车就在我身边呼啸而过。感觉自己要被撞。
冒着大雨走了十几分钟到了车站。事后看当时查的地图,好像就是晚了一两分钟,错过了回家的车。下一班足足等了我四十分钟。天黑,夜雨,湿冷。真是想死。
回家下车走回去的时候,脑袋很痛,很可能是淋雨淋多了。回家洗了个热水澡,头还是痛。好多天没有好好睡觉了,心情也不好。到期之前还要再去一次staples退我的保障。真是太扯淡了。

274.鱼鹰

你一定恨透了我
我是傻的那个

273.油麦菜

爬上枝头
盘旋你的手

2013/02/15

272.我是个

蠢货
哔丝

对不起啊,误了你














我没有明天了

2013/02/09

271.春节

10点55 要给爸爸打电话了
想哭,人生进入恐惧的时期了

2013/02/05

270.季节

春天有泉水
秋天坠落

世间万物遵循运动的轨迹

2013/02/01

269.六千

再也不寂寞了
会变成更好的人

2013/01/24

268.壳

啄木鸟的喙断了
破血流
我翻了车

2013/01/18

267.风格俗套

可憎的男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