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7

102.身体使用手册

夏天版/简版

[上身]
T恤

[左腕]
毛巾:用来擦汗
手表:修好了以后就继续戴上

[手]
冰水/书包里装不下的书、袋子等

[单肩背包]
背带:快要断掉了
背带前端(胸前)的手机袋:mp3及耳机
背包表层:数据线、充电器、小型数码产品、卫生纸、纸巾等
背包里层:书、文件、筷子、衣物及洗漱用品、水、其它袋/包等

[裤子的兜儿:小偷必读]
左上前:小灵通/手机,mp3(背包不在身边如进书店时)
右上前:数码相机
左下前:钱包
右下前:便条本,黑色水性笔一支
右上后:车票,小的票据

Copyright @ 2008 夏日呓-离静语小组,All Rights Reserved

2008/05/23

101.第101个自己

A
据说这一天是柏拉图出生的日子
所以在身边没有找到第二个在这天出生的人
据说柏拉图是个“承上启下”的人
不过我暂时还没有这么邪恶的意愿……

B
这一天 在历史书上 是五月流血周的日子
是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的最后一天
是我没有碰电脑所以拖了两天才写东西的日子

C
初中的时候吧
突然有了这样一个念头
13岁是含苞欲放的粉红色
14岁是舒展开的青草绿
15岁是开始仰望的天蓝
16岁是勇往直前的柠檬黄
17岁是青春的最后一抹纯白色
18岁是深不见底的黑
19岁是转角之后的灿烂橙色
也许有一天可以被改编成某首歌词

D
终于还是没有在After 17之前学会After 17 到现在也没有
因为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努力
不过满足了一年多以前(?)许下的心愿
在午夜〇点 仔仔细细地听了一遍这首歌
没有当初的担心 在高考前夕是否还有这样的雅兴

E
那么 今天 像许多到了这个岁数的人一样 去献血
护士小姐说:“紧张时候还是以学习为主嘛。”
我妈说:“他是待业青年。”
真是有默契 我也跟别人这么形容我自己

F
护士小姐说 第一次献血 可能会感到呼吸不畅 出现头晕 恶心 脸色发白这样的症状
100个人里面大概有几个吧
当然 这是我已经感到呼吸不畅 出现头晕 恶心 脸色发白的症状之后她对我解释的
100个人里面 大概只有几个吧
而我才不过抽了300cc而已啊……

G
其实
18岁没有我曾经恐惧的那样 黑得深不见底
又或许 我已经在慢慢尝试 尝试学习如何在黑暗中摸索
改变了很多
因为经过了之后 便不再担心
每天静静地看很多书 偶尔上网的时候 才会打开千千静听
这意味着 音乐不离耳的习惯 也在慢慢改变了
这些天 常常带着书本骑车出去 一到了湖边却又不想看书了
也试过就躺在楼下的草坪上
结果看了几页书 就匆匆睡着了
此外 还应该好好学法语 好好做翻译 好好看昆曲 好好写文章

H
20号的晚上 本来跟这个人商量 第二天要去十四中看你们
也商量好了就不吃饭算了
原本以为大概就是下课的时候跟你们见一面
结果安排在了放血
这个人十分争气地喊来了十二个人……
除了无故不在学校的龚PY之外 该见的人 包括[他] 竟然也都碰到了
结果还是要吃饭……因为除此之外大家也意料之中地无事可做
没带钱 也跟我妈说好了要回家吃饭
结果7点多回去 已经连残羹冷炙都不剩了……
是回家太晚的惩罚么……
阿迪的发型变得我差点认不出……
而我还在穿初二的衣服和裤子 骑初中的单车 个头从初二起就没有长……
因为怕大家很忙所以生日都没有发信息给你们
我不觉得[初243班]是个多么伟大的班级 但是我喜欢你们这群战友

I
某姐默契地跟我互相提前祝寿……暂时无语
这个人……那啥……
[她]送给我一本黑书 意料到了 十分感谢
要把我最后的两张书签送给[她]跟这个人
还有阿迪 饭味异 磊石头 聂石头 高PB 高Y (5年?不见的)猪排 YY(加油!)
路上碰到的 [他] 姚彼得 袁CX 炸猪排 没有来的龚PY
感谢你们的光临
还有还有
那个人就是故意地不作一点表示 也被我猜到了
还有没有来的 远在岳阳市一中 县一中 以及各大学校的同志们
高考完以后大家一定要一起出去玩~~~!

J
PS.高Y同学的礼物 实在很没创意
我的意思是 是装作有创意的没创意

K
最近什么都猜得很准!
从一条短信就猜出了高Y同学跟小玫瑰同学!
还有居然猜到了某要去办visa……就不说什么了 反正我知道我是问不到你的解释的(不会是假的吧……)
最重要的是 曾经跟leaf同学讲过的理论 哈哈哈哈
今天 在看了某历史文献以后
终于被我验证为真实了
心里的不安与自责终于被故意地说服
被一种预言准确的自大与类似成全的自我满足取代了……啊 自由地飞吧
虽然不愿承认也许我真的没有给过你自由
我该高兴还是故作悲伤

L
用傲游浏览器 鼠标右键的作用是
可以拖出绿色的线 适合在截图的时候打标记用
另外一个作用是
如果拖出一个“L”的形状
就可以关闭当前窗口

M
麦当劳
岳阳的麦当劳
献血的话可以免费领取小杯橙汁与牛肉汉堡
幸好我眼尖

N
你知道的
为了把这篇当作第101篇
我熬了一个多月只写了一篇日志

OPQRSTU
……

V
V是V
自己不太承认的名字
不过要找一个字母或者简单符号作代号的话 也就这个了吧

W
两个V
正面一个 反面一个

X

不了解自己

Y
有那么多的自己
明天是第101个

Z
番外篇可能存在吗?
未完待续

2008/05/16

100.武汉武当上海杭州苏州嘉兴

注定会是一篇长文。
Blog不就是披着网络外衣的日志么!一直对日记这个词反感的我,竟然孜孜不倦地在写blog!盖日记这个名字有一种机械的味道,个人更喜欢把自己写的东西叫做散记。须脱离了物理的时间,才能做到随心而记,随感而记,才合了人自由的本性。
本文记录三月底和Dwe同学的武汉武当山五日游,与四月与Dwe、ZBL同学的上海一月听课记,利用周末与Dwe、ZBL、希拉李同学去杭州,与Dwe在苏州以及自己在嘉兴的经历。

A
080325-080326武汉/武当山
大概是电视里见多了脑满肠肥的假和尚,对佛家清规戒律到底能否被彻底地贯彻实施这一点也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一直更加钟意道教,或许是一种对于国产货的义和团式的崇拜,或许是对自己伪装的特立独行的一种标榜。无论如何,心中怀念高一的那次夜爬衡山,于是决定去武当,一是喜爱道教(不是真喜欢,请诸君切莫误解),二是想爬山了,三是武当山在湖北,离家里近。盖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原因,远了我妈不会让我去。
高一期末考试结束那一次,马上就有同学约,共赴衡山。六个人就这么没头没脑地去了。一辆大巴从中午晃到下午,到了衡山镇(?)还是一个叫什么名字的地方,我们沿着一条半卖香火半是餐馆的街,中途吃了晚饭,走到售票处,已是真真切切的晚上。那一次的夜爬衡山,就从山脚一直向上,凌晨在半山的旅馆休息了两个小时后,继续出发向山顶。最后6个人里,只有我和马c坚持着行走,并且最后还在天色微亮,临近山顶时开始狂奔,终于在日出前到达了山顶。一夜的孤独行走,到了山顶才发现到处是人,很多是坐车舒舒服服地上来的。我们几个喘着粗气,在山顶看四周,其时大汗如雨,山顶的风刺骨却清爽无比。那是我第一次尝到爬山看日出的快感。至于那一天的日出,不知为何,我们看了许久,最后仿佛日出的时间都已经过了,天也已经不知不觉亮堂堂的,我们还是没有看到明显的太阳的影子。此后我将此事件归为那天阴天。在个人的回忆里,衡山已经脱离了它的游客,脱离了它的景点,变成了一座纯粹的山,除了半夜里的萤火虫,便是天光初现时,如夸父般追逐太阳的狂奔。
查到了车次,估摸着要从武汉转车,周日下午查了一下午的资料,周一约了Dwe同学,决定在周二出发。下午到了武昌,弄了弄票的问题就很晚了,想去归元寺大概也没机会了。有HSYLC旧友陈D同学款待,在临近的宝通寺逛了逛。晚上住在探路者青旅,是平生第一次青旅经历,感觉不错。晚上在湖北美院及附近的巷子里夜奔,反正自由在外,不多看看简直可惜。从这次旅行开始,Dwe同学潜藏的乱拍欲望被我越勾越深。
周三早晨沿着朝阳一路走到火车站。下午终于到了最近才因为此处的风景而改名的武当山镇。车站小到突然停了车没什么人提行李,而火车广播也没有提前预告,小到从站台出站只要直接跨过一道铁轨。于是流连在铁轨上拍片一直到出站口都关闭了。用相机白平衡功能调出来的色调照片从此被开始广泛应用。被责骂着从检票口出了站,却满心欢喜。武当山镇很有小镇的味道,有中国特色的那种。一出站就迎上来的旅店老板,卖着没有牌子服装的“武当步行街”,叫喊着拉客的中巴车主。最终还是按照网上所说的找到了公交车,一块钱一直到山门口。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很奇怪地没有发学生证。有预谋地用校牌加团员证混到了省了90块钱的学生票。原本想像衡山行一样省掉坐车的35元,因为Dwe同学而放弃了,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40分钟到停车场的盘山路如果走起来不是好玩的。停车场是酒店云集的地方,其下是景点分散的盘山路,其上便是只能用来爬的朝向金顶的山路。因为是淡季,所以明目张胆地杀价,以60元/晚的价格,虽然没有如网上所说找到面朝山谷好景色的房间,却也满意了。因为到处乱拍浪费了时间,安顿下来已经傍晚了。因为很闲,在武当山买票时已经决定选择两天的长线可以挥霍,所以决定晚上好好休息准备第二天的爬山,把南岩放到了之后的计划。于是两人吃完方便面,开始看小说直至午夜。顺便小小嘲讽武当电视台的节目。
武当山印象1


B
080327-080328 武当山
早晨三点半退房,开始出发攀登金顶。夜很黑,风很大,一想到爬山居然要穿羽绒服,心中便十分的无语。总体的感觉是武当山比衡山要难爬许多。衡山一直是公路,山顶都是停车场,而武当一开始就已经是石板了,最要命的是一开始还是厚颜无耻的下山,许久才开始陡峭地往上。想当年还在衡山谈笑风生夜观萤火虫,而这次爬了不久便喘气不迎。
但坚持总是要的。一片黑暗中偶尔可以看见山谷中的雾气,还有一直明亮的是天上的月亮。不知是累,还是已经知道相机照不出那一小块无比的明亮,我们都没有取出相机。你知道的,相片的边框,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路上说是互相勉励,其实是自己的体力还欠缺,变成了单方向的支撑。可是虽然艰难,最终却还是捱过了两个小时。一路上有在前面的人,都被我们一一超了过去。这一点十分兴奋。最痛苦最难过,可是回忆起来最甜美最幸福的一段,到了下笔的时候,却最难用语言来表达。照片也一张都没有。最后经过了缆车到达处,不久到了山顶广场,已经有了很多大部分看起来是当地人的人,在金顶的门口等待。
有驮着货物的驴子,难以想象它们是怎么爬上来的。天空中有一道窄窄的裂缝。我们这才终于拿出相机,兴奋起来。不停地捏着快门,裂缝却仿佛仍是那么窄。等到终于开门时,不知不觉天色已经亮了。后来的一群群戴着帽子举着旗子的人也挤在了一起。一群道士在里面等着收钱卖票。比起旁边排着艰辛的队等着上去的游客,我说买学生票,一个道士看也不看我的证,直接接过我的钱扔进旁边的香火箱,就放我从旁边的通道迅速上到了前面。大家一起穿过狭窄的有顶的道路,终于迎来出口时,再看空中,一轮红日已冉冉升起啦!可惜我的第二次爬山,又是没能看到正宗的日出!
金顶出人意料的小。人却多,上香的人挤作一堆。我却不管,只顾着往家里拨电话。其时已是六点多了,但是他们就是不接电话。好吧,我只能自己看看山色了。怪的是,山顶风大,人人——游客,香客,道士们——都在醒鼻涕,我的鼻腔却干得无比。爬山虽然比两年前艰难得多,上来后却没有了两年前的快感。是因为没有在日出前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倒计时着与时间赛跑,向日出追赶,还是因为地方太小人太多,没有了独享山色的快感,或是仅仅因为已经是第二次,已失去了初次成功的兴奋?不明白。
于是就这么下了山。一路上有美丽的红墙道观,仿佛灰色的背景下,仅存了阳光下的一片朱红。山崖上还有零散的鸽子窝,太远而相机难以抓住鸟儿展翅的踪迹。从这一路可以看到缠满了红色绸带的树,应该是旅游部门的妙招,小贩们都招呼着游客们买了然后挂在高高的树上。虽然嘲笑着这不过是现代人为了赚游客的钱想出来的把戏。可是后来在南岩一个小峰上看到了独自卖着纪念品的小贩,旁边也有一棵挂满了红色飘带的树,就突然被这大山里稍不注意就闯进你眼前的一树的红色感动了。那些无名的树与无名的飘带与无名的旅客们。那些红色与道观墙上的红色是一种对比。那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美丽的红。于是我也买了两条,和Dwe同学分别挂在了两棵树上,虽然不高,但是就算我为这山里无数的红色也增加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心中有了一种满足感。
从金顶下来,人都快散架了。一路上已经过于激动,把两个相机电池都耗干了。机都开不了的那种干,换着用都出不了一点电的那种干。于是急着找到旅馆。美美地睡了一觉。没错,之后就去了南岩,就是半山崖壁里嵌进去的一座寺庙,说是建筑和自然的完美结合,也想象着前人建造它时的无法想象的艰难,看了之后也只是说“还不错”而已。如上文所说,还是那孤独的峰上的一课缀满红的树,虽然树本身,还有那红本身都和其它的树和红没有什么区别,可是那一刻是真的被感动了。就算自己的那根飘带挂得很矮,也不在意了。
至于那些挑山工们,那些每天都要到金顶上卖东西的小贩们,他们的存在,是另一种无以言喻的美。
之后的那些,紫霄宫,这宫那宫的,虽然相互实际都没有什么差别,可是看到了还是下意识地开始捏快门,仿佛看不够似的。顺着路牌,无法想象的地方,总是有一座小小的宫殿,或者一尊财神像,有一个道士,面对着山谷守在那里。小小的台子上有一个算命本。不知走过多少个游客,才会有一个,决定在这个无名道士这里算一算自己的命运。
好了,说个谜语。都说武当有三十六峰,为什么我数来数去,只有三十三座峰呢?
答案是,因为张三丰同志已经羽化登仙了。
最后才选择去逍遥谷,真是可惜了。三月底的谷里还有很多地方都干涸着。有一个小瀑布。往上走其实可以走很久。有一座人家,夏天还应该有猴子。因为每天只有一班的火车,不得不放弃了探索。于是去过了那些人挤人的热门景点,也到过了许多只有道士在屋里闲坐的,空旷的,播放着经文颂唱磁带的宫观,孤独的神像和挂满红绸带的树。这些都小心地被放在了记忆的录影带中。
武当山印象2


C
080328-080329 武汉
从叙述完金顶开始,就渐渐失去了继续写的欲望了。仿佛高潮一过去,便精疲力竭,难以继续行动下去。关于武汉归元寺、旧书店的记忆也淡了许多。在武汉,仍然回想这武当山的美妙。两天武当山之行,相册里的照片比上海一个月还要多。可能是因为那天下雨,而武当山的三天都是晴朗,所以印象也被大雨冲淡了。在归元寺的罗汉堂数到的罗汉叫做离静语尊者,挺喜欢这个名字的,虽然只差一点就可以数到一个吹笛子的尊者了。上网查了查,关于“离静语”这个关键词,只有一条结果:静语是一个小说人物,另外一个主角住在“离静语家不远的一条街上”。
武昌印象

于是在家稍作休整,便打点行装,随ZBL、Dwe前往上海。

D
080402-080425 上海:关于听课
继续。三个星期的事情太多,反而让我失去了捋清记忆的劲头。首先感谢江LB同学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你的大恩大德我们仨没齿难忘。在上海,疯也疯了,玩也玩了,课也听了,讲座也参加了,夜宵也吃了,烧烤也吃了,小笼也吃了,人也见了,朋友也交了,照也拍了,但最重要的还是找回了学校的感觉。终于摆脱了长达近两年的豆瓣综合症,不会一开机就点豆瓣首页了,能够好好安安静静看书了,这是最大的收获。
下面把我三个星期里上课的一些闲话写在下面:
注:每天有十一个课时段,上午1~4,下午5~8,晚上9~11。
周一3、4:美学
美学么,自然近乎一堂哲学课。我去的时候正在讲客观精神世界的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与黑格尔。后来谈到了主观精神世界,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与毕达哥拉斯。老师喜欢东扯西扯,无论如何,算是给我这个哲学盲上了一堂入门课。
周一5、6:传播学概论
只上了一次。极其无聊的课。那次在讲大众传媒的开始,讲了报纸、杂志、电视三种传媒的比较,老师也许不错,但课程太无聊。
周一7、8:当代世界文学
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与这门课。也许正因为是文学,所以不用照本宣科。不管是讲广岛之恋,还是诺贝尔与文学,她都会先提出一些问题,大家讨论之后,她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惜第二次课讲的是诺贝尔与文学,第三次就进入同学自己准备的演讲了。只有一次机会真正探讨了一部伟大的作品,通过广岛之恋讲了爱情这个主题。老师讲话的遣词也十分文学!按照我参加HSYLC的感受,这是最贴近大学“上课”而非“讲座”的两堂课的一门了。
周二3、4:心理学导论
照本宣科。内容也许很有知识性。但是我想我来复旦听课不是来看百科全书的。一次课之后放弃了。
周二3、4:欧洲现代文明进程
还不错吧,在讲工业革命。毕竟不是自己原本选的课而是跟着ZBL来听的,听课时总不那么认真。只听了一次。
周二下午:复旦的讲座与各种学生活动时间
听了一个法国人关于波特莱尔、普鲁斯特的讲座,整个讲座是交传。可能是因为文学太玄妙,可能是因为翻译太不通,又因为Dwe同学的父亲来请客了,不得不提早离场,听了半天竟然感觉没听到什么。
听了一个关于三位分别到美、法、德三国留学的现在是复旦外文系大人物的老师的座谈。这样的生活回忆起来真是令人向往。主持人说话太有趣了,我一定要永远保存这个录音。
周三3、4:西学经典·中古近代
周三周四是好课时间。西学经典是我超级喜欢的课,内容近乎耶鲁大学的指导学习。三节课里讲了霍布斯的《利维坦》与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直十分崇拜伟大的学者对于社会做出的正确的归纳与判断。听过老师的介绍后更加认同如此。
周三5、6:思维与论辩的逻辑学
因为来上海前就在看一本《逻辑学导论》,这里讲的课大概刚刚好超出我前面所看到的地方不远,于是听了一节课之后又开始继续奋发阅读逻辑学导论,终于在上海成功地做了两个章节的笔记,感觉受益良多。老师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头衔是一名“研究员”,十分值得尊敬。跟文学课一样,第三次课奉献给了学生,给了他们用来辩论,那一次课我没有去,在屋子里研究《逻辑学导论》。
周三9、10: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
我很喜欢这个老师,一名温和的右派。课程很无聊,我去的时候正在讲公共政策短期化的原因,也几近照本宣科了。但吸引我听完三节课并将这门课评为最喜欢的课的原因如下:
第一次来这门课,发现原来上课伊始,有两名同学要做报告,我因为mp4快没电了,而且对复旦的学生并没有太大的期望,所以打算跳过不录学生的报告。结果她们就国家助学贷款这个话题的研究整整讲了一个课时。两位同学的准备、合作之完美令我后悔没有录下来她们的报告,虽然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能让我兴奋起来。也许最引起我兴趣的是,这两位经济系的高才生(是真的,我偶然知道她们的成绩在系里是数一数二的)运用了博弈论的知识来分析政府、银行及贷款者三者的关系。但就连PPT的制作,她们的表现也令我佩服。根据前几天的观察,每一门课上,都有无数的学生在上网、看时尚杂志、吃东西、聊天……而这门课上,不光报告者的表现十分好,下面的学生也没有一个有小动作。这堂课令我对复旦的学生大为改观。而老师也对此作了二十多分钟的点评,老师的观点与想法也很活跃,不消极地跟从大陆高校里的一些酱缸作风,也不像豆瓣南周小组上许多人对酱缸作风采取消极的嘲讽态度,我很欣赏这样的人。而后一次的学生演讲,虽然水平没有第一次的高,却能让我看出这个班里的学生都是有着活力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第三次课因为老师临时有事又取消了,我欣赏的课往往在第三次课上不了,而之后又是五一假期,可怜我只能载怨而归。
周四3、4:古典文明研究
老师是典型的老师,讲古希腊讲得很周到。喜欢课。老师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也没什么可赞扬的。
周四5、6:北欧电影
老师貌似是留过洋的上海人?抑或是混血儿,看不太出,但是讲课时明显有美国课堂的风气。这是唯一的一节英文课,也是最靠近美国大学课堂的课。第一次有事没有来,后两次课一次放了一部电影,另一次就其进行了讨论。电影其实是代表了Dogme 95这一电影流派。很感动导演们为了反对好莱坞电影的潮流,竟然故意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片中,还有许多有意思的特点值得思考与比较。喜欢这个课题,也很欣赏这个老师,于是坐在了第一排,跟老师也说了很多话。可惜真正的讨论只有一节课,我挺留恋这个课堂的,可是最后也没有鼓起勇气跟老师说我以后不来了,只不过是默默地在放课后走出了教室。
周四7、8:语言学导论
照本宣科,老师用拙劣的英语讲无聊的内容。上了半节课决定放弃,回屋子研究我的逻辑学导论去了。
周四7、8:应用伦理学
到了第二周,经过提醒,我才发现“伦理学”这门课和马恩列斯毛邓三、中国近代史一起放在“政治通选课”里!说老师很有趣,很平民不如说课里的那些伦理问题更加令我感兴趣。在第三次课上最后还来了个小考,用自己的笔记帮了临作一个课上研究别的事情的同学,我胡乱答了一些,交卷后灰溜溜地逃走了。
周四9、10:《论法的精神》导读
第一周的周四晚上去了王若琳的live show,第二周的周四晚上与Dwe同学与希拉李同学在城隍庙,第三周的周四晚上我终于对这门课没有兴趣了……
周五5、6:美国社会与文化
本来准备好周五上午有法学基础概论,下午有政治学原理。但是实际上这两门课都被取消了。下午挑了一门美国社会与文化。老师很有趣,第一节课讲的是美国从农业到工业化的历史,第二节讲affirmative action平权法案就令我兴奋啦!因为就在前一天才刚刚从我的偶像高歌姐姐的书里看到关于此话题的东西,有关种族问题。课上的讨论很不错,学生发言的素质和气氛都很好。这门课也很接近真正的“课堂”。本来第三次课要讨论枪支问题的,因为我最后一天在上海贪玩去了,所以没去上。

此外比如说用复旦的网络图书馆下载到了我豆瓣想读的书列表里几乎所有想读而没有的书的事就不用再说啦。几乎天天堕落天天吃夜宵也不用多说啦。还有漫画网里一整个晚上的通宵就更不用说啦。反正这一个月的生活很快乐。再次感谢江LB同学奉献你的课表你的豆瓣地图你的学生卡你的无线网帐号还有你的时间……
080401上海印象1


E
080426 上海:关于旅行
来的第零个星期(我们是周四到达上海的)的周日会见了Yale Club今年录取恰好在上海的四个人。五个人一起奢侈糜烂了一下。
第一次上网——第一个周二,便得知了王若琳的pub live的活动。貌似是在指定的地方买一张碟便可以获得入场券。王若琳就是在那一段时间在豆瓣上被吹得很火,我本来不感兴趣的,这次我赶场的欲望一瞬间上来了,便不惜血本花58块钱在上海书城买了一套两张的CD,真可谓为live不惜大放血也。后来听了这个女生的歌,感觉还不错,live除了人多之外,算是我第一次去新天地,感觉是个很奢侈糜烂的地方,不太适合我等贫下中农。
080410王若琳Live Show

第二周的周四下午跟Dwe同学与希拉李同学从福州路一直玩到豫园。我是对这里不太感兴趣,盖我对人多的地方都不太感兴趣。小笼包没吃,生煎还不错,而所谓南京鸭血粉丝汤,在城隍庙极为难吃!
080417城隍印象

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五,准备好第二天就离开前往苏州了。上午收拾好所有的行李,下午也不想去上那本来是“美国社会与文化”的课了。于是去了静安寺。静安寺很小,最中间一座大寺的骨架正在建起,不知是重建还是新建。匆匆看了几眼便离开。在季风翻了翻上海的旅游指南,发现文庙——旧书摊只在双休日有,绍兴路——太远。于是左思右想,还是按照自己一贯的作风,沿着主街一直走,街拍顺便深入了一些老社区参观。
无论如何,这些老社区里才是上海生活的灵魂,至于什么新天地,华丽地去死吧!
那么还是来到了人民广场,小情侣们、青年情侣们、老情侣们、不是情侣们在这个中国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纷纷出动了。这是这个不眠的城市的另一张脸。又仔细地去了一次新天地。这里,又是另一群人的上海。我愈发地喜欢周嘉宁了,喜欢她的新书《天空晴朗晴朗》,给上海的一封情书。前一天——周四晚上又看了舒浩伦的关于上海石库门大中里的一部纪录片《乡愁》。
心想,如果是一个上海人,一定对这座城市有着说不完的话。
在附近的福州路、淮海路转了转,终于在晚上回到了复旦大学。一场说华丽冒险也好浪漫逃亡也好的经历,就这样要落幕了。
080401上海印象2


F
080419-080420 杭州
初二来杭州,还是那个不喜欢旅游的年龄。那时的我是真正的井底之蛙。在杭州硬是在新华书店待了一天,晚上在西湖边什么也没看见。现在想起来,虽然杭州的新华书店十分好,但仍然不可饶恕当年的行为。因为是跟着ZBL来的,自己便没有对这次旅行做什么准备。结果出了十分大的乱子,大家都有点手忙脚乱。早晨坐上了车,中午在浙大安顿好。ZBL一直说浙大的设备好,我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不知浙大的老校区如何。
下午去了西湖,在希拉李同学的怂恿下一人高价租了一辆自行车。租车的结果是,我们不得不守着车,很多只能步行的地方不能进入。虽然环湖一周很爽,但仍觉有些缺憾。后来夜游西湖。一进杭州市区,就觉得杭州是一个很生活的地方。到了西湖,市民们果然安乐如斯。心想这样一个地方不是用来谈恋爱的那什么地方是呢?但是西湖边都是星巴克、哈根达斯、国际化的品牌商店,心中总觉得对这座城市提不起太多的热爱。
第二天,离开了留恋浙大的ZBL,我们三个决定去灵隐寺一游。一路走过一条道路,虽然我的左边是来往的车辆,我的右边却是无比美丽的树与水。再次坚定了我杭州很生活的判断。这个城市是如此幸福,但我却不爱她。在路上看到枫树与亭子,我竟然想到阿信书里的日本!我突然有些久违的悲哀,不知是为了我自己,还是为了我所属的民族的文化命运。灵隐寺门口的树与水太美,我坐在水边竟然不想走了。但是路总是要继续。购买了昂贵的门票,我们进入了灵隐景区,谁知进入灵隐寺还要另买门票!一怒之下我们决定只登飞来峰。是谁说要爬山就去飞来峰来着?这个海拔只有几十米的小峰头我们还没开始爬呢就到顶了!“飞来峰顶”这后人刻上去的几个字看起来尤其可笑。倒是在没有开发的,比飞来峰略高的莲花峰顶,我才找到了一些政府山颠的快感。
还是那句话,杭州人民很幸福,可是我不喜欢这个城市。第二天下午坐车离开了这个城市。
080419杭州印象


G
xxxxxx-xxxxxx:城记
似乎总是在生命的不同时间,有许多关于同一个话题的东西从各个方向涌来,让我受宠若惊。
就在那个时候,湖南图书馆的五棵树同学在网上发布了“寻找城市的记忆”的活动。
就在那个时候,我在读《新周刊十年精选》,书页里满是对城市的语言。
就在那个时候,翻了翻陈丹燕的《木已成舟》,看到一个人对异国他乡城市的话语。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了周嘉宁的《天空晴朗晴朗》,看了舒浩伦的《乡愁》,看到了那些属于城市的记忆,而我的呢?
就在那个时候,我在上海,在杭州,在苏州,在嘉兴。
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怀想故乡的表情,开始竭力在我记忆的古城里挖掘一些属于她的痕迹。

H
080426-080429 苏州/嘉兴:一封信与属于自己的时间
离开上海后,在苏州过了周六与周日。苏州到长沙只能转车,于是我选择从嘉兴转车。下面是我在嘉兴写的一封信。

To 小羽:
很多时候,想到自己为什么如此向往欧洲的那些古镇,后来看到《木已成舟》,欧洲的那么多已经现代化的城市,很多,如罗马,仍然保留着石路与人力车。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古典的欧洲味道,现在仍是如此。
而多亏了塑料,多亏了水泥,多亏了现代化,中国的城市变成了杂糅了五颜六色的实验田。走在岳阳、长沙、武汉,心里想到的是一模一样的城市表情。豪宅、小区、商厦、步行街……没有区别。
上上周周末,就是十天前,跟同学去了杭州。因为是他安排,自己没什么准备,所以玩得很乱。去了西湖,骑了自行车。西湖很美,骑车很爽。西湖边的星巴克哈根达斯也不是显得太刺眼。但是,终究杭州像所有沿海城市一样被要么欧要么美的店铺或大厦或酒吧团团围住了(补记:现在想想,应该多是不欧不美)。后来我自己安排去了灵隐寺,而那里的山水的确不错。我就想,生活在杭州,一定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新周刊》的城市盘点说,苏杭苏杭,杭州历史上是北方人迁过来而建的城市,所以包容得很,现在正在成为另一个国际都市,而苏州选择了另一条路。
没错,苏州就是那种很典雅的城市,它的市中心没有高大建筑,保持了一个小城的样貌,平江路上,小桥流水,坑坑洼洼的石板路,砖与木头的房子,路牌,最重要的,民宅都是原貌,不似太平街“太平”的石板,晚上还会亮绿色的地面灯。那里的人不是在那里做生意,而是确实地在那里生活。
苏州以前是太平天国的重要据点啊。苏大有一座大的基督教堂,苏大旁的书店基本上50%都是有关基督教的书。而苏大不仅有美女。苏大的很多教学楼都是欧洲的教堂风格,新建的王健法学院在方形的大楼中融入了苏州园林的要素,它没有拙劣地移植一个屋顶或一个廊角,它只不过是取出了一个苏州园林门廊的框框作了它象征意义的“门”。如果你看了或有机会去看,一定也会感到震撼。不似复旦、浙大那样不知从哪里来的校园。苏大是典雅的,苏州的,它的建筑与它的人一样,都是有它的历史与文化的,有它的名片的。
是苏州的商业步行街,那里就是商业的,不矫揉造作地仿古,里面就是时尚,不掩饰,很真诚。
我们去了虎丘,没有去拙政园,但是去了旁边的苏州博物馆。苏博是贝聿铭的封刀之作,它不比他的卢浮宫差,它是一个融入了苏州的现代建筑,不是一个假装成为古代建筑的现代建筑。留园是我十分满意的,我走在杭州看到枫叶、亭台甚至会想到日本,后来我一直在想中国的名片是什么,而留园便是了,苏州园林便是了。它是中国的,不是现代的不伦不类的怪物,是不可复制的。苏州保留了它的风韵,它不像杭州,它太传统不可居住,但是它是纯粹的,是美的。如果我老了,或者说某天只剩下我自己了,我可能会住到这里来。哈。苏州是富人的,然后嘉兴是民俗的。纸不多了。嘉兴也有仿古街,可是这里有的不仅是古代的外壳,这里有博物馆,我还看了皮影戏,现在在听嘉兴的评弹!这是活生生的民俗,不是标本。
居然写完了!只有一张纸,我压缩了很多话!
V
08.04.28

上面的信写得太急,下面作些补充与修正。
在苏州,周六上午十点到达,走平江街。因为我去苏州的冲动来得太晚,又因为苏州有五个青旅之多,导致我对床位保持了盲目的乐观。至于我们电话订房的时候已经没床位了……不过在平江街边找到了一个旅馆。稍作休息,在青旅如愿租到了15元/天的自行车,即开赴最近的苏大。苏州大学不负我所望,校园里就有园林与碧波,光说新建的王健法学院就足够震撼了。操场旁边的一座看似教堂的大楼竟然是数学楼!也有恬淡美好的一面。总之苏大的校园之美令得它简直不像一所学校,却又找不出别的形容词来为它定性。这样一所有风格的校园,光凭语言绝对无法传达它的魅力,一定要你有一天自己去看。
然后在苏州博物馆里徜徉了两个小时。这是一个有主题、有气质的博物馆,我第一次在中国大陆看到了一个祛除了杂质的建筑的内部,纯粹的像电视上看国外的香港的现代建筑内部那样。晚上去观前街,看到的仍然是一个小城的脸孔。第二天的虎丘与留园,除了照片外,我不知用什么来描述。可是我不太喜欢虎丘,是因为它相比起苏州这个小城,显得太大吗?还是因为这个名字太野性,没有了苏州的气质?直到现在我还想不明白。而我喜欢留园,也许是因为在里面我看到了活生生的评弹与昆曲表演。也下定决心要把电脑里八个小时的《牡丹亭》看完。
不知怎么描述这里。只觉得无比美好。苏州,大概是我内心里最符合“中国”定义的城市面貌。看见流淌在城市里,民居边上的小河,我便觉得无比亲切。这是无法复制的,属于中国的城市,不是另一个拙劣的上海。我感觉我已经找到了它。代表中国的城市。
前段时间看了《木已成舟》的欧洲城市与艺术,看了《浪漫的逃亡》的日本建筑,看了《乡愁》的上海民宅,看了杭州西湖,看了新周刊盘点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我一直在思念我自己,思念我的故乡已经很久了。岳阳,还有什么地方是岳阳的呢?我不知道,很久以来,在每一个城市,看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脸孔,仿佛都是拙劣的上海,让我怀疑中国现在除了复制还会些什么。
最近我妈在看一部现代印度连续剧,在剧中,演员们生活在现代,仍然穿着印度的传统服装。日本有它的和服,越南有它的白衣,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民族服饰?我们是什么民族?汉民族?可是我们每个人家里有一套汉服吗?我们在穿上还有汉族的血统吗?建筑?我们的筒子楼,摩天大厦,还有如苏州园林或宫殿般古典的情怀吗?只有吃,我们还保留了传统,可是快餐西餐也在以强大的力量渗入新一代青少年的生活习惯中。我们一直说汉族正在同化少数民族,可是汉族早已经让自己被西装、水泥高楼、国际化思维同化了。我们走得太快,追得太快。中华民族正在丢弃它的历史,建造一种崭新的塑料水泥文化。这一个中华民族,已经不同于从前的中华民族了。盖我们最擅长的,便是推翻以前,一切再来。
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我爱苏州。这次我只看了苏州三分之一的景色,我想,我一定至少要再来两次。
080426苏州印象1

080426苏州印象2

可是又同时觉得苏州最大的特色——园林,仍然是属于富贵人家的。后来转车到了嘉兴,本想去沈钧儒纪念馆的,可是正在整修。求看门人通融通融终于进了去。里面却很小。纪念馆的对面,无意中发现是嘉兴的“商业步行街”,仿古建筑里面是酒吧之类的地方,显得仍然有些许突兀。可是在沿湖的那一排,有着嘉兴的民俗博物馆,有皮影戏馆,书场,卖剪纸的小屋……那是活动的民俗的痕迹,让我欣喜。在阳光下,突然就萌生了写信的念头了,在上海沉积了一个月提不起的劲头,却在此时如此强烈。在卖杂货的小屋边看到一堆旧书。大部分是画册,还有文革时代的旧书。我看中了一本叫做《阳光·下午茶》的画册,扉页上还有画家的题字,好像是送给另一位长辈“雅正”的,却不知如何被摆在了旧书堆上,我指着那个被赠者的名字问卖画册的摊主,这个人是你吗?他笑着说,当然不是,我怎么会认得她(画家)呢!
我在信里送给了几个朋友我设计的书签,心想,他们总不会把我的书签也拿出来卖吧。这样一想,那本画册能被拿出来卖,说明它还是挺有价值的嘛!可是我还是抱着一种拯救的心情,买下了那本画册,在正午的太阳下翻看。
这里有一车一车来了又走的旅游团,可是没有人进皮影戏馆来看一场皮影戏。于是我等了一个小时直到演员们吃完饭回来。5元钱,看半个小时的两场皮影戏。场子里除了我,只有两个凭老年证不用买票的老人。老板心很好,让想偷懒的演员一定给我演足两场。剧目是并不精巧复杂的《龟与鹤》和《大闹龙宫》,都是童话剧。两位老人和我都看得笑呵呵。是真的有趣。在我拍照的那么多时刻,觉得自己竟然像个外国游客一样在看自己民族的历史,感到悲哀。但那半个小时里,窗帘仿佛隔绝了一切的冷漠,自己就陷在皮影的世界里了。
后来去了邻近的书场。恰好赶上了苏州评弹演出的最后一天。10元钱两个小时送茶水。买票的时候,售票人好几次向我确认:“这是苏州话,你听不懂的哦!”我仍然说要看,她才终于把票给我。
哈哈,这根本就不是旅游项目,这是真的表演啊!
上了楼,我敢打保票,除我之外,在座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个是下五十岁的。基本上都是老先生,只有两名老太太。一群人用嘉兴话谈笑风生。我便也找了个位置坐下,一边喝茶一边开始写信。不久评弹开始了,全是苏州话,我费劲心力听了好久才听出大概是讲《梁祝》里,祝英台的父亲佯病骗她回家,梁祝两人依依不舍。而仔细点根本就听不懂啦!看了一个小时,恰好把信写完了!而观众们也刚好鼓掌,然后中场休息,老人们像小孩子下课一般,“哗”地一下就全部到了教室外面聊天去了!令我不由失笑。
之后去了南湖,这个被称作嘉兴“最好的景点”的地方比想象中差得远,还不如岳阳的南湖广场。湖边东西太多树太多,根本看不到湖的辽阔。赶回去时,已经没有时间去来时经过的真正的清真寺和旁边一群看起来就像马上要被拆掉的老房子。甚是可惜。可是我明白,嘉兴这种地方我不会来第二次。它不比苏州,它一出火车站就是高楼。
080428嘉兴印象


I
080429-080430 株洲/长沙/岳阳
嘉兴到长沙的车已经没票了,于是改乘了到株洲的车,反而省了不少钱!没来得及看株州便急着转到长沙拿东西然后回家。我太思念家了,虽然我的家也是千万个塑料水泥上海中的一个,可是它毕竟是家。
给家里人带了苏州的龙须酥,苏州的小饼与嘉兴的粽子。在长沙跟向老师扯了一个下午的淡。既然回了家,就不废话了。
080429与向老师扯谈